走向共和:笔墨斗争

慈禧崩逝,电视剧走向尾声,去世前,她毒死光绪皇帝,任命醇亲王载沣为监国摄政王,长子溥仪继承皇位,要求张之洞提笔写诏书,定谥号。

张之洞是慈禧钦点的探花,原因是他写得一手好文章,为官后,每次张之洞上折子,她会亲自审阅。

古代朝廷,特别看重一个人的文笔,文气与文风。康有为考科举,落榜的原因是翁同龢不喜欢他的文风,过于狂狷。

进入朝廷,如果一个官不会写文章,只能请师爷帮忙了。

走进共和》里有一段讲袁世凯与瞿鸿禨的斗争,导演表现的一种方式是上奏折,弹劾。瞿鸿禨有位学生,名叫岑春煊,文笔了得,经常帮老师拟折子,弹劾朝廷大臣。我去查了资料,才知道电视剧对他的表现力不够,多着力他的落魄清廉,笔力方面,不如真实记载:

在任期间,岑春煊严肃吏制,建立警察制度,一举弹劾四十余名官员,人送绰号「官屠」,与「钱屠」张之洞、「士屠」袁世凯并称「清末三屠」。

电视剧里有许多表现文笔的段落,起初是外国记者,李鸿章抓住一个人的把柄,会请英国记者莫里逊执笔,通过外国人的报纸,传达到慈禧面前,引起重视。张之洞办的汉阳铁厂差钱,曾为一名过世的商人写了八个字,换来八万两银子。袁世凯在落魄闲暇期间,请他的好友帮忙写兵书,只因他文采不好……

古代会写文章的人,堪比将帅,指挥千军万马杀敌。我每次看见这些段落,不免汗颜,相比古人,自觉给他们提鞋也不配。

很早前,我不明白古人的文章怎么会这么好,后来才发现,他们下过苦功,幼年背书、抄书、断句,打下基础,这之后才开始学作文。学好汉字是需要下苦功的,并非三年五载能学会,十年八年有小成,已是很了不起的事。

学习是一回事,古人对汉字的态度也是一个原因,在《清代与传统文化》里有段介绍:

中国人对汉字简直可以说是崇拜。按照他们的说法,创造文字乃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不会用脚去踩字纸;为了促进这种崇敬,惜字会雇人走街串巷地去收集废纸,并以祭祀一般的庄严肃穆将它们放入祭坛中烧掉。这些祭坛被称为「惜字塔」,几乎在传统中国的每一座城市、城镇和乡村都能找到,如今只有一小部分被保存了下来。

写字,除了沟通交流,讨论国事外,古人相信文字具有神性,它沟通的是天与地,只有敬之、爱之、信之,才会花很长的时间学习,成为大家。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香囊会绣有「安」、「平」等字,过年时,家家户户会在门前贴「福」字。那是人们相信,文字是一道护身符,能驱邪避灾。

电视剧里,瞿鸿禨过于清廉,结伴人少,他自知与袁世凯斗争会失败,写了道弹劾自己的折子,交给学生岑春煊,叮嘱他卖个好价钱,过点好日子。岑春煊含泪收下,开价五十万白银。至此,袁世凯在丁未党争中取得胜利。

参考资料:《清代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