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甲午战争

看完《走向共和》甲午战争一集,夜不能寐。

要拍好这场戏,实在不易,导演前面做了太多铺垫,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是:清朝慈禧和日本天皇的饮食对比。前者极尽奢华,后者忍饥挨饿。这场戏拍了两场,一场是战斗前,一场是战斗后。究竟是什么精神力量让日本打赢这场仗,并不是清兵口里所谓的「天不保佑大清」,实在是清朝花钱没有花对地方。

慈禧修颐和园的事大过北洋水师购买军舰,办六十大寿花对钱大过购买炮弹,更别说一群朝堂之上溜须拍马的人蛊惑人心了,办实事,真心要报国的人,没有用武之地,最后还落个屈死的下场。

日本的气节实在令人佩服,从天皇开始,宁愿忍饥挨饿,也要购买吉野号军舰,全民的气势,毅力以及战术,无不令人汗颜,这样的队伍,怎么会打不赢这场仗呢?

最可气的是,李鸿章在朝堂分析军事力量,翁同龢一干人全弄些「正义之师」之类的酸腐之词,丝毫不谈战略战术,后来打了败仗,谈议和,畏缩推诿,这样的人做官,实在是于国不利。

《走向共和》的伟大,在于它不仅照顾了上层人士的看法,还拍了北京城小市民的对话。有摆摊的人就说,不论怎么打,也不关老百姓的事,蒙古人骑着马来了,依旧学之乎者也,清朝人背着弓箭进来,照样汉化。哎,他怎么不想想,清军当年为了让汉人留辫子,干了多少屠城的事儿,历朝历代这些事还少吗,实在是愚昧至极,典型的阿 Q 精神。

写完,睡觉了,气得着不住。

走向共和:魔鬼细节

今天上网查资料,发现孙文曾经上书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晚上看第十集《走向共和》,末尾,电视剧里,孙文见李鸿章,谈自己的想法。其实按照清朝的等级制度,他估计连李鸿章的面也见不到,这么拍,或许是为了体现两个人的思想冲突。孙文真是一个激进派,言辞恳切,态度诚恳,满腔热血,李鸿章完全听不进他的话,没等他话讲完,下了逐客令。孙文虽心有不甘,走的时候,还是向他鞠了一躬。

从孙文的身上,不难看出西方绅士的影子,内心一团火,行为举止却十分优雅,第九集面见康有为,讲话途中,康有为插话,孙文用礼貌中带些客气的语言告诉他,在西方,如果提问,需要举手。康有为举手,提问,孙文这才做出回答。真是非常文明、儒雅的一个镜头。一个人的教养、胸襟、气魄,全在这些言谈举止中。

《走向共和》里有很多细节,全在演员的语言、肢体动作,比如太监称呼自己「奴才」,官员称呼「大臣」,皇帝称呼慈禧「亲爸爸」……这些言语可见阶级制度有多森严。

动作表演传神的太多了,随便举几个例子,太监无论何时,永远是弓背行走,比人低一等,大臣面对皇帝和慈禧,也是微微欠身,不敢喘大气。慈禧的演员也是一绝,一言一语,无不透露出威压,轻描淡写的话,反而令人发怵。李公公也很厉害,谄媚的表情,随时在脸上……

现在想来,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还是李鸿章和洋人谈办合资银行,一位奴才端着三杯红酒,走过来双膝跪在洋人面前,双手高举托盘,请他端酒。洋人吓坏了,赶紧站起来扶他,叫他不可。李鸿章说,这是大清的礼节,不必如此。洋人很不好意思,端起酒杯,放了一枚硬币在他的托盘里。

看完这一幕,我心有感慨,新旧对比,强弱对比,文明与野蛮的对比……这些冲突无时不在这部电视剧凸显。

可仔细一想,人权、公民、民主、自由……这些观念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呢?《走向共和》告诉我,清朝以前是没有的。

我,不过也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这些事,实在惭愧。

走向共和:孙文出场

走向共和》第九集末,孙文出场,这一幕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实在喜欢。

孙文的出场具有历史意义,导演安排他和康有为对话。孙文介绍自己是医学博士,康有为说,这里没有病人。孙文说,这里全是病人。康有为问他,什么病。孙文直截了当:愚昧之病。接着洋洋洒洒大谈特谈,自由、平等、博爱,最后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这番言论,放现在也令人激动。最后,康有为自然不同意孙文的药方。孙文就此别过。

同样是改制,康有为是保皇派,孙文是革命派。各有方法,都是为国,但意见不同,无法达成共识,只能各干各的。

我看孙文出场,正气凛然,目光如炬,康有为看似激进,实则犹豫,这番对谈,他虽不同意,但也没有反对,心里还是希望孙文能干成这事儿。

孙文的出场总使我想起毛教员,他一生也走过很多弯路,试过无数方法,最后才总结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干革命,不流血牺牲,不行,这是先辈们流血牺牲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走向共和:文人风骨

重温电视剧《走向共和》,看前四集,有一幕讲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没有钱,有商人死了,请他的幕僚汤生写篇悼文,出价八千。汤生不肯,自觉有辱斯文。张之洞来写,八十个字,写完拿去换钱,汤生自觉惭愧,张之洞没有怪他,到是非常欣赏他,知道他的气节,文人风骨。

国家疲敝,贪污腐败盛行,再看朝中大臣为了振兴国运,许多不齿的事,不做也不行。李鸿章的海防捐,张之洞的卖字求存。宁愿背上后世的骂名也要去做,只要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牺牲小我也是甘心情愿的。更难得的是,许多事明知是错的,还要想办法周旋,权衡,保大舍小,只可惜忠诚烈士不生在一个清朗的盛世。

3 月 19日

《走向共和》第六集,李鸿章整顿北洋水师,一杀,一赦,一奖,一激,办事果敢老练,不愧是从戎马过来的人。事后幕僚杏芳问他,为什么不查走私军舰的事,他说,牵涉面太广,追查会乱了军心。

幕僚觉得这事事关国体,不能视而不见。李鸿章说:「要杀人,没人比我更便当,北洋在手,军权在握,想杀谁使个眼色,就会有人忙着帮我去杀。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为官者,不可不戒。倘若有了杀生之权,就嗜杀无忌;有了行政之权,就作威作福;有了度支之权,就为己敛财;甚至有一点小小的权力,比如说啊,县衙的差役、收税的小吏、官员的随从,如果把权力都用得无所不用其极,那真是国将不国。一个当权者有了权力,第一要紧的是什么,不是运用权力,也不是滥用权力,而是要遏制自己的权力欲呀。」

这番言论,可以说是为官用人的法门,事后他还平价,张之洞人文锦绣文章能救苍生,但干干实事的人,不能一手遮天。随后追忆他的恩师曾国藩,锦绣文章,经世致用,能影响的也就几个人。将帅下面成千上万的人,能全部影响吗?显然是不现实的。

越看越佩服李鸿章,以前读历史,只知道他签了丧权辱国的条约,看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这事确实不是他一人之错。

谁主沉浮?

《恰同学少年》最后几集,讲过青年毛教员的一些事迹,这些事我曾在《毛教员:人类智慧的遗产》中读过,一是体育,二是调查研究,三是保卫长沙。

青年时期的毛教员特别注重身体锻炼,除了电视剧里提到的雨中锻炼,洗冷水澡,他还发明了一种「六段运动」,坚持不懈。他的老师杨昌济叫他将自己的锻炼心得,写成文章,后拿去投稿,刊登在《新青年》报刊上。

现在从科学的角度看,锻炼确实有助于一个人的头脑变得活跃,毛教员也认为「体育并非仅仅是为强健筋骨,还可以增进知识,因为知识原本是认识世界之事物并判定其道理的,故而需要依赖于肉体。直观依赖于耳目,思家则依赖于脑筋。唯有肉体完全才有知识的完全。」

他的文章概括起来,主要还是两句话:「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其精神随之。」

毛教员深知身体强健,才能做更多的事,更何况在国贫民弱的年代,强健筋骨,做好一切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关锻炼的好处,现在的、文章、视频,已经泛滥成灾,真正能体会到锻炼快乐的人,还是少之又少,就像毛教员教杨开慧「六段运动」时告诉她,锻炼还需要自身动起来,书里写的只是一个人的经验总结,心得体会。

从书中来,又到社会中去,寻找经验与真理,也是毛教员的个性。第一师范读书期间,他曾和萧子升一分钱不带,徒步旅行,沿途以坐霸王船,卖字,写对联为生,实践是他一生的写照,因为书里写的并不一定是真理,对与错也没法辨别,检验的标准,唯有实践。这也为他走向革命,写出《实践论》《农村调查报告》等著作奠定基础。我特别推荐阅读《农村调查报告》,书里有篇寻乌调查,堪称调查研究的范文,我曾多次拜读,钦佩不已。

电视剧的最后,校长孔昭授给毛教员的评价是:通身是胆。我无不赞同。很多年听老辈人讲故事,总觉得他的问题颇多,读完《毛选》五卷,再读他的书信集,新闻选等作品,才对他由衷佩服,从此以后,再也不相信那些传来传去的闲谈。

一个人青年时的样子,或许不能注定他未来的发展,但所凝聚的毅力、胆魄、品德与修养,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它们会随着时间,凝聚成星星之火,星火不灭,必成燎原之势。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图片来源:《恰同学少年》剧照

参考资料:

《毛教员:人类智慧的遗产》【日】·野村浩一 著

注:本文写于 2022 年 04 月 14 日

要读书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里,毛教员有很多朋友,其中一位名叫:蔡和森。杨昌济临终前,曾写信给章士钊,推荐两人:「吾郑重语君,毛蔡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杨昌济是当时的大学者,第一师范开办前,校长孔昭授亲自带上聘书去请他,能得他的推荐,可见蔡和森和毛泽东在他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很多人忽略蔡和森的重要性,主要原因是他英年早逝,去世前只活了三十六岁。他走太早,人生有很多愿望没有完成,但这不妨碍他与毛教员成为好朋友,更不妨碍他能预料未来会有一个党派存在:我预料三五年中,中国必有一个克伦斯基政府出现。换言之,必定有个俄国的二月革命出现,主持的人必为一干摇身一变的旧军阀政阀财阀。而结果产生一个不牛不马的德奥式的革命政治。这样一回事,我预料有少数青年也会参与其中,但我不愿你加入。我愿你准备做俄国的十月革命。这种预言,我自信有九分对。因此你在国内不可不早有所准备。

在与教员的书信中,他们甚至讨论过党纲党纪等问题,至于教员以后能写出《论持久战》,也不足为奇了。

电视剧里自然没有表现蔡和森的重要性,反而拍成了他成为毛教员的跟班,倡导者。他俩有相同志趣不假,对未来国家走向有共同的愿景,这些都不为过,只是表现手法,不太尊重历史。

相比毛泽东的父亲,蔡和森最幸福的莫过于有一位供他读书的母亲。他母亲葛健豪(原名葛兰英)曾经是湖南的名门望族,与曾国藩家族、秋瑾的婆家「王氏家族」等都有联姻关系。由于家道中落,又遇上不幸的婚姻,最终提出离婚,带蔡和森和蔡畅(女儿)离开,独自抚养两位孩子成长。

蔡和森受母亲的熏天,酷爱读书,常常在干农活儿时和蔡畅背书,哥哥起头背一句,妹妹接下句,妈妈有时也会参与。他家虽简陋,屋里的书是真多。这也可以看出葛健豪对子女的教育有多注重。

今天我重看这些镜头,忽然想起,我家从姥姥开始,最注重的就是读书问题。无论如何,一个孩子也要读大学出来,不管学校好坏,学历至少得是个大学生。父亲母亲、大姑幺姑、幺叔幺娘,无不对孩子的教育看得紧。

姥姥在时,常说:「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近日才明白,古代人对于读书的执着是对的,一个人的才华、文气、文风与骨气,全在「读书」二字,敢以死相谏的人,莫不是读书养成的「士气」,反而作奸犯科,玩弄朝政的小人,真不爱读书。

教育是国之根本,青年时代的毛教员和蔡和森,受到湖湘学派的熏陶,加上大师的指点,成长飞速。现在想想,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靠自身努力,确实需要一些机遇,甚至社会的熏陶。

遗憾的是,蔡和森牺牲得太早,他去世后,毛教员曾如此评价:「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失去如此革命战友,毛教员的悲痛之情,无人能体会。蔡和森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他说过的话:「革命就是不免有牺牲的,我们不应该过分为死者悲伤,而应该沿着烈士的道路继续前进。」

图片来源:《恰同学少年》剧照

参考资料:

《蔡和森的牺牲,也许改变了历史进程》

注:本文写于 2022 年 04 月 13 日

梦华录:梦回东京,回忆奇缘

熬夜看完《梦华录》,没想到最后八集还挺有意思,从故事逻辑来说,还是有很多问题,但这剧不是正剧,言情戏多一些,算是古代的偶像剧吧。

这部剧不能按照正剧的标准去评判,毕竟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知道古代制度的严苛,阶级森严,女性要想出头是很难的事。

《梦华录》的优点在于用四位女性(后面有位骗子加入)的角度,表达了一种对封建制度的抗争,站在女性的角度讲故事,很难得,故事的整个结构虽然是男权社会,但已经弱化了男性的能力(主角除外)。

古人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每个人在古代要想翻身是不容易的,顾千帆算是厉害的吧,如果不是他爹的帮衬,连她母亲都不能归回正位,至于其他人更不用说了。

电视剧不是历史,肯定不能按照历史的角度去写,如果这样,赵盼儿怕是连自己的那个村庄也走不出去,怎么可能到东京。

一部电视剧,能有这么高的完成度,更何况让人看见女性的独立,不靠男人养活,也不摆烂,不躺平,和命运作斗争,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不能苛求太多。

在整部剧里,我印象最深的是赵盼儿她们从杭州茶摊开店,一直到东京开酒楼,显示出一种不屈的抗争。我混迹的一个群,有群友说,《赘婿》里也是开店。我开玩笑地说,现在的很多国产剧,最终的归宿是言情和餐桌。

《梦华录》里有许多关于食物的镜头,《好先生》里的孙红雷是米其林星级厨师,《风起洛阳》的王一博是美食评论家,我最喜欢的《走向共和》开头的镜头便是李鸿章吃鱼……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以食物为引子,将故事串联,是很有意思的事。

《梦华录》最精彩的是最后八集,有一集赵盼儿酒楼开业,为招揽客人,用歌舞酒食,配上古代名画,演绎了一出食色生香的美食盛宴,让花大价钱前来的文人雅士觉得钱花得不冤。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唯一有点小遗憾的是,摄影师的镜头切换文人雅士太多,给舞者的画面太少。

整部电视剧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隐喻在剧中缺失。开头是以夜宴图为引子,到中间部分,有很大段落的故事与夜宴图无关,等到即将结束,夜宴图再次出现,欧阳旭带着它回到东京,才进入正题。

隐喻缺失,没有核心,故事变成空中楼阁,只能用许多旁枝末节去填补,这不是很好的处理方式。我之所以觉得最后八集好看,无非是夜宴图回到视线,哪怕这幅画所有的秘密已经解开,依旧是故事的指引。

凌晨三点过,我看完整部剧,睡前没来由一想,哪怕现在的服装道具做的再精美,估计再也看不见《大明王朝 1566》《走向共和》这类型的电视剧了。有朋友对此评论:「我认为社会倒退的一个标志是人们不再羡慕更年轻的人,而为自己早出生而侥幸。 」

忽然发现早出生一些年岁真是件幸福的事,有那么多值得回味的经典。庆幸,赵灵儿和赵盼儿的扮演者都是刘亦菲。年轻人在梦回东京,只有我在怀念仙灵岛中的那段奇缘。

根据原文改编:以《愚公移山》为例

已经存在的故事可以为小组设计的工作提供基础和结构。请看第八章的练习130。


正  文

《愚公移山》

●他是一位老人

●有两座山挡住了来往的路

●他和家人一起移山

●移山时,有人嘲笑他

●他说,山永远那么高,我的子子孙孙无穷尽

●神听到了,派两位力士搬走了山

作为震惊恐怖新闻报道

日前,有消息报道称,有位叫愚公的老人带着一家人去挖山。据悉在他家住的地方有两座山,挡住了来往人的去路,为了方便人行走,他决定将这座山移走。为此,有人就嘲笑愚公,说他在做蠢事。愚公却告诉他,山不会长高,子孙后代却永续长存,山迟早会被挖走。近日,有人发现山果然被移走了,至于怎么移走的,不得而知,令人震惊的是,山移走后,愚公一家突然暴毙身亡,不知为何。

作为女权的发言

姐妹们,你们知道愚公吗?他作为家里的长者,仗着自己是一家之主,公然让家里的媳妇、女儿、孙女们去挖山,干粗活累活。你们见过他家女人吗?不到一个月,浑身黝黑、皮肤干裂、臂膀粗壮,活生生把她们的形象毁了。他一个人要挖山,要扬名立万,那是他的事儿,但是不能让一家的女人去做这事。我们一定要去声讨这种行为,让他放弃如此愚蠢的做法。

打倒愚公!

争取女性解放!

作为流言蜚语

你们听说了吗?这世界上有个叫愚公的人,他居然去挖山。嗨,你还别不信,这事儿传开了。听说不仅他要挖,还号召一家人去做这事儿。不知道这人怎么想的,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有人犯傻,真应该去看看。你们如果不信我的话呀,不如自己去瞧一瞧,看看那愚公是不是在哪儿干这种蠢事。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10 月 6 日。

绕圈之旅

请看第一章的练习27。以此为基础,创作一个大型团体剧。从以下结构开始。

场景一:人物A+人物B

场景二:人物B+人物C

场景三:C角色+D角色

以此类推,直到对象返回到字符A。


正  文

一支笔

●写字,做记号

●杀人或伤人

●绕圈,用来配合线使用

●暗器,飞镖

清单

礼物、丢失、回忆、传家宝、变卖、交换等

场景一:

A 有一支笔,是爷爷死之前送给他的。A 经常用它写字。B 是他的同学,很喜欢 A 的笔,趁一次课间休息,偷走了 A 的笔。

场景二:

B 将笔偷回家,坐在课桌前仔细看那支笔,一个不小心,笔掉地上,针尖摔坏了。没办法,B 只好拿去 C 那里修, C 看了那支笔,知道这支笔是绝版的,在市面上有很高的价钱,告诉 B 这支笔修不好了,只能卖废品,问他卖不卖,给他报了一个数。B 觉得可以,卖给了 C 。

场景三:

C 拿到这支笔,修好笔尖,放到网上卖,结果 D 在网上看见了这支笔,谈好价钱,买了过来。

场景四:

D 拿到这支笔,准备将它炒作一番,于是通过水军 E,媒体人 F 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曝光及包装,结果这支笔成为了网红笔,引起许多关注。

场景五:

A 在手机浏览新闻,发现这支笔和自己的传家宝很像,为此踏上了讨要传家宝的慢慢长路。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10 月 5 日。

再讲故事:以《美人鱼》为例

1 、选取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故事/神话(不是剧目),让大家都知道。

2 、故事越简单越好。去选择一些看起来没有太多深度或复杂性的东西:民间故事、童话、寓言等。由于我们已经用过小红帽,所以在这次的练习中,我打算继续用她。

3、 把故事的事实讲清楚。把故事写出来,或者绕着圈子重新讲一遍。回过头来,补充任何认为必要的细节。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保持叙述的简单。

4 、写出小红在故事中的重要行动。严格按照事件来写,而不是思想和感情。

5 、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改写或重新讲述这个故事。

● 作为一首说唱歌曲。

● 作为震惊恐怖的电视新闻报道。

● 在一次女权主义会议上的发言。

● 作为一则流言蜚语。

6 、用多种不同的戏剧体裁或形式重写这个故事。你可以使用整个故事,也可以使用其中的某些章节。你可以使用对话、叙述、舞台剧等。

● 作为一部希腊悲剧,她是其中注定的女主角。

● 作为一部宫廷剧,她在剧中因杀人未遂而受审。

● 作为一部都市青春爱情喜剧,她在剧中是一个街头流浪的孩子。[见例130.3(a)-130.3(c)]

7 、看看你正在写的剧本。在它的风格和形式上,它是否适合于任何特定的类别?其中是否有不同类别的形式和风格?你有没有刻意借鉴不同的体裁来营造特定的效果和情绪等?你是否以为自己是为了用一种体裁来写作,而实际上材料却适合于另一种体裁?

8 、看看任何正在开发中的新戏。


正  文

●事件叙述:

她是一条美人鱼

她有很多姐妹

她还有一位奶奶

有一天,她浮上了海面

她救了一位王子,想和他一起跳舞

她去见了巫婆

巫婆告诉她,尾巴变成腿将如同踩在刀刃上

还告诉她,如果不能在日出之前让王子爱上她,就会死

解决的办法是用他的血流在自己的腿上

美人鱼愿意做出这样的牺牲

她有了腿,去找了王子

王子和她跳舞,心里却有了另一个人

王子误认为另一个人是她的救命人

王子没有爱上美人鱼

美人鱼不忍心杀王子,跳海化成了泡沫

● 作为一首说唱歌曲。

耶耶~哟~曾经的曾经,在大海里,住着一位美人鱼,漂亮的美人鱼。她,有很多姐妹,还有一位老,老奶奶。

有一天,她对海面好奇,好奇,特别好奇。她,她浮上了岸,看见一位王子溺水了。哟,哟,事情就是这么巧。

她救了王子,爱上了他。巫婆告诉她一个邪恶的方法,邪恶,非常的邪恶。尾巴变成腿,用脚走路非常的疼。还告诉她,如果王子不能在当天晚上爱上她,自己就会死。

没想到,没想到呀没想到,美人鱼居然答应了,答应了。

好吧,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都知道,美人鱼太善良,王子没有爱上她,没办法,谁来救救美人鱼?她化成了泡沫,消失了。

● 作为震惊恐怖的电视新闻报道。

现在插播一条重要消息!日前,有目击者在船上看见一女子落水,有男子赶紧跳进海里,讲她老了起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女子的全身真正变成泡沫。据她说,自己是一条美人鱼,为了寻找爱情才来到了岸上,可是她所爱的人没有爱上她,身上的咒语发作,致使她逐渐变成泡沫。最后,她还告诉目击者,海底还有她的姐妹。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她所说的内容是真是假,没有办法确认,希望广大市民不要轻信谣言,一切等专业人士下海确认,得出正确的结论。

● 在一次女权主义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姐妹们,为什么要让我留学牺牲?你们想过没有?难道作为女性,要去苦苦追求男性吗?不是的,我们有追求与选择的权利,但是,我们也有要求被关注的时候。为什么勇敢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我们要被人拒绝。这不公平,受惩罚的人应该说那个不爱我的人。姐妹们,我牺牲了这么多,为的只是换来那个男人的爱,男人不爱我,不应该是我的错,你们说,是不是这样?我们应该将男的绑起来丢海里喂鱼。

● 作为一则流言蜚语。

你听说了吗?昨天王子的船上有条美人鱼?

美人鱼,你瞎说的吧。

没有,告诉你吧,就是昨天那很漂亮,和王子跳舞的女人。

她不是人吗?怎么说美人鱼了?

嗨,你不知道。她跟巫师换了一双腿,必须在天亮之前,让王子爱上她,否则她就要死。

你觉得我会信你说的?

哼,爱信不信。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9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