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牛逼的微信阅读量会给人怎样的感受 2015-08-17

在知乎上有个提问,叫「获得十万加后微信的心情是怎样的?」这是前几天在朋友圈看见的。我一直以为这是个遥远的梦,虽然我曾因十万加阅读量跟同事吹牛皮,说「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因没有底气,随之而来的便是一顿嘲讽。或许也因这激励,加上运气,使我有机会享受一次十万加的心情。

在分享之前,我需要说明的是:一、这次真的是运气,我当初预估的阅读量是2000,现在完全不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二、非干货,世界上没有干货可言,你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经验,但如何用,怎样用是另外一回事,别人的经历和你完全不一样,你只能去试着不断犯错,不断总结经验,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捷径可言。如果你想知道最快的捷径,我只能告诉你,多看书、多交有趣的朋友、多思考、多测试、多总结、多试错。

说心情,十万加是一个怎样的心情?我做微信以来曾想过,觉得来了就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真到十万加,我的心情就完全不是这样,至少我最近这几天都在失眠,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工作紊乱,没法思考……总之各种生理和心里上的不调都随之而来。我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但是没办法,想来是性格原因,也或许是因为我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直是个loser,从来没享受过什么叫成功,这些随之而来的喜悦,在别人看来或许是毫不起眼,在我看来,确是一次非常好的体验,至少我知道自己的性格都有哪些不如,尤其是面对突入而来的状况。

再说说怎样得到十万加的,这就要从我自己运营微信号开始说起,我设身处地的想了想,如果没有我去年到现在自己玩儿微信号的经历,如何谈运营公司的经历?至少在运营公司的微信号时,我有自己的一些思路在里面,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去不断的测试、试错等等,这些都是在我自己做微信过程中思考与总结出来的。我的微信号可以说是试错,但更多的,是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思考而来的一些总结。其实每天去思考与总结一些东西,把它变成文字,你会发现这种成长无比迅速,别人感觉不到,唯有自己才能感觉得到。这也是如果有朋友在说要做微信时,我会问他是做个人气质型的,还是纯商业型的原因之一。

说了这么多废话,现在进入正题。先说说微信号,公司叫我运营的是一个美术类的微信号。当我接手这个微信时,我当时就在想,这个微信号的定位是怎样的。因为在我看来,美术的概念太广泛了,就如同我自己建的一个美术群的名字一样:生活无处不美术。无论是建筑、衣服、锅碗瓢盆等等,都可以说是美术。所以我在写公司微信的功能介绍时,第一句就是:专注一切美的建设。原本我只想写这一句话,后来怕用户看不懂,增添了一些内容。

等到这个广泛的定位出来以后,我还是没头绪,我脑海中有零零碎碎的一些想法,但是不成型,有的想法甚至已经跑到遥不可及的地方去了。我只能把这些想法收起,一步一个脚印开始做微信,因为长时间运营自己的微信,我就找了些朋友帮忙,得到一些粉丝。这里需要说明,做微信朋友很重要。强调一下,是朋友。不是一来就跟你刷微商、推荐面膜之类的,不懂朋友这个词,那可以思考下「以诚待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在他们的帮忙下我累计到200多个粉丝。这时候我开始断断续续的发文章(抱歉,七月份太忙,加之个人情绪上出现点儿问题,没来得及调整)。发文章在我看来是做一系列的测试,比如教人画画,怎么画漫画的头发、怎样从0基础学画画,老师教画球体、圆柱体是怎么回事等等。偶尔也借势,比如:《大圣归来》火后,我去整理历年孙悟空的漫画、《南山南》火后,我去找图文等等。这些都在测试,因为我不知道受众喜欢什么,在我看来,前期测试后可以拉一系列的数据出来,取最高的作为一个突击点。

在这一系列的测试中,我发现原本想不靠标题取悦用户的想法完全是错误,前期做一个标题党很重要,没人点什么都不是。于是我去研究了微信十万加的标题,去做一个标题党,这时才有一些效果。这之后我走上了标题党的不归路。

在我看来,微信上面十二个字左右完全可以当一个好的标题,因为许多标题的手法就那几样,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当然给我最大帮助的就是十万加文章分享的微信群和我自己去手打了100个左右的标题。加之每天浸泡在里面,自然而然会成为一个标题党。

不过光有标题还是没用,好的内容才能引发传播,但好的内容很难。我的做法是:一、去找那些写的好的人要授权;二、自己去各大网上整理内容。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前期很适用,当然只是前期,因为我运营的微信在后期肯定要转型,这个毋庸置疑。

我在不断发微信文章的过程中,做过两次大规模的测试,第一次测试是《大圣归来》的那条微信,测试的结果是,阅读量增长,但是几乎没有粉丝关注,这个我归结为内容不吸引人。此外的话,如果要说原因,不外乎是粉丝基数不够,加之我发出去以后,《大圣归来》那篇草稿文就在当天晚上火的一塌糊涂,把我那篇借势的文章冲淡了,可真正的原因我还是相信内容太弱。

接下来说第二次测试,我第一次大规模测试的预估阅读数是1000,这个阅读量是达到了的。我第二次测试的阅读数是1500——2000。这是一篇我找作者授权转载的文章,说来惭愧,因为编辑的时候出了些问题,导致文章中有一些错误,原本我想以向领导申请稿费为由头,要到作者的支付宝账号,支付一笔费用后,解释这一情况,可作者说不用了,弄得我现在有些过意不去。

第二次测试的是一篇关于日本设计方面的文章,当时跟作者要授权时,文章的标题我不是很喜欢,至少在我看来,没有争议和噱头。因为我看文章的过程中,脑子里一直就是:无印良品不是很牛逼,这位设计师很牛逼。于是呼之欲出的标题就出现了:「无印良品在日本已经过时了,他才是设计之神」(原标题是:日本设计≠性冷淡,也会极简中开出花来)。在我看来,原标题的意思我知道,因为我看过一篇微信,说的是用日本产品等于性冷淡的文章,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梗呢?我存疑,便将这个标题改动。这里需要说明是,我改动标题只是一个「诱饵」,或许跟我有关系,或许完全没关系。总的来说,内容才是本质,一篇微信的内容是核心,无论标题取的多么牛逼,这个定律是绝对不会变的。

改了标题后,那我是怎样预估这篇文章会火的?说实话我当时发出去是没信心的,因为是8月13号,我那天本来不准备发微信的,只是工作中跟领导较真,憋着一口气,忍不住,就发出来了。发出来之后没过多久,我刷朋友圈,发现有几个朋友在转载。我当时就想,可以试着做一些测试,于是我就到微信群,找朋友帮忙转发。当天晚上数据就不断上升,这三天来数据一直在上升(星期一的看不见)。我就像在做云霄飞车一样,看着数据增长,有一种完全停不下来的自嗨感,以至于影响了我一部分工作,完全没法思考。

那么我在这三天过程中收获和得到了些什么呢?

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次意外事故,可以说有意义,但意义不大。我更多思考的是:下一次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吗?能留住用户吗?自己能不能做出这么牛逼的内容来?当然前一个疑问已经出现了答案,这三天我发了两条微信,并未出现大规模的转发。第二个问题现在还没有解答,等一段时间便可知晓。

总之,这是一次愉快的体验,但更重要的是,在这条道路上,还有更多的路要走,我所运营的公司微信,还是在前期探索阶段,一次意外是一个好的开始。与我而言,这是一次意外的成长,也是一次心灵上的体验,我并未感到有多轻松,相反,我只觉得任务更加艰巨,挑战也将更严苛。

感谢各位,我的成长,有你们作伴,很美好。


说明:这可能是本月最后一篇文章,母亲要来看我,抽时间陪陪她,各位请见谅。

微信刚起步时应做些什么? 2015-08-09

读《论语》那一段时间,我时常想一个问题:孔子教了三千弟子,为什么达者只有七十二人。最开始我觉得,肯定是孔子没教好,只有七十二个人能从他身上学到知识。

等到多读几遍,加之在读的过程中,对生活和身边的人事有了些感悟,我恍然明白,原来并不是孔子教不好,而是很多人不愿学。纵观《论语》全书,孔子其实是很喜欢传道授业的,教弟子时,会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根据他的性格来解答问题。勤于思考和喜欢发问的学生,能在他身上学到知识,那些如顽石一样脑袋的人,就没有办法。我想孔子的教授方法在于启迪,不在于逼迫,喜欢学习的人,在他身上总能学到知识,若不喜欢学的,也就听之任之,随他去。这或许有些消极,可反过来想想,如果把太多时间花费在点播顽石上,为什么不多去让喜欢学习的学生变得更优秀?我想孔子是思考过这个问题的,毕竟不是人人都好学、好问。

孔子影响了七十二人,这些人也未辜负孔子,都各有所长。至于其他人,历史未记载,成了众人。

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功过自有定论。至少在生活中的我是很难去影响别人。我是属于抛一块砖,只会溅一摊屎尿的人,于人于己都不好。大多数人没有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我也就听之任之,随他去。

幸甚的是,生活中的缺陷,能在网络上弥补。做公众号大半年年来,因我的影响,有两个小家伙开启了她们的公众号之旅。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好事,至少我自己在做,并且能感受到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会对我以后有莫大的帮助。只是我不知她们能坚持多久。只能用自己为数不多的经验,给他们一些帮助,仅此而已。

我做微信这半年多的时间,犯过很多错误,现在也在不断犯错,这些错误累积下来,成为我另一种财富,至少在我看来,这是在试错。以下是我觉得做微信前期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定位:我当时运营微信公众号,是凭借一腔热情闯进来的,最初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想过做文案方面的微信公众号,也参考了几个做得好的微信,后来放弃了,其原因是我不喜欢当搬运工,也不想去评价别人文案的好坏,至少我未写出伟大的文案之前,保持谦卑与学习的太多是很有必要的。

这之后我想做读书类的微信,也想过如何盈利,比如开个微店卖书等等。可我读一本书很慢,加之怕写书评被人指责、写不好,也就没做。现在想想,其实我读的书,未必别人都读过,随意写写,说不定就把人唬弄住了。当然这是不好的想法,但事实确实是这样,读书的人却真的越来越少。

后来我又想过几个定位,都放弃了。等到我真正想明白自己的定位,也就是在前不久,但我把自己的定位定得太高,暂时无法达到,这是我自身知识储备的原因,只能一步一步来。

我个人建议,在前期一定要做好定位,不要怕做到后面找不到内容可写,这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我运营公司微信的公众号,基本上每天去微博上随意看看别人的图片,就能顺藤摸瓜去整理一篇微信。如果前期没有储备,可以从收集整理开始,当然若你能产出高质量的原创文章,那前途一定光明。这并不是说整理就不好,只是我个人喜欢用心写字儿的人。

内容:微信的内容很重要,在我看来,内容除文字外,还包括排版。一条微信,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本书或一份报纸,封面的图片放什么,长文章怎么排版,需不需要插入图片,诗歌类的短句怎么排,图文结合又怎么排版等等。简单且精美的排版有助于阅读,如果实在是不知道,就去看看做得好的微信是如何排版的。

这里说的排版,并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排版,而是让别人看着清新、简洁、大方的排版,如:丁香医生、小道消息、一条、二更等这些微信号的排版就值得借鉴。

标题:个人不喜欢标题党,可不得不承认,好的标题真能诱发点击量。我曾经见过一条微信,转发的号改了下标题,就开始刷屏。前期在做微信时,好的标题能吸引用户点击和阅读,所以花时间多想想标题很有必要,如实在拿捏不住,可以多想几个,截图,发到朋友圈,让一些朋友帮忙看看。

需要注意的是,标题只是一个诱饵,能不能让人转发并关注,还是要靠内容。我曾经做过测试,发现阅读量上去了,可关注的人很少。现在想想,还是自己的内容不够吸引人。

数据:太多人迷恋数据,想通过数据得到如何做十万加内容的秘籍。其实大可不必,大多数做十万加的微信号,不一定知道这条微信能破十万。这里也有例外的微信,每一条都能破十万的微信,很少,除非真把内容做到极致且用户定位精准无比。

有用:在我看来,微信上面对于有用的定义是:学到知识。可以说是肤浅的学到知识,能学会深度阅读的人,并不会在微信上停留太多时间,至于干货之类的文章,也就是别人成功后分享出来忽悠人的玩意儿。微信上面的有用,只需要让别人觉得可以装逼。如同一个喜欢美术的人,他难道非要去学画画吗?其实他更多的是想学会如何看懂一幅画,或者为什么画画的老师要让人画球体、圆柱体等等。

这里的有用的意思是,做的内容不要太过于死板,要学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人学到知识,并且学得还不错。或许你会绝对专业文章也很有用,但那些太艰深,也就没多少人能读完。

思考:做微信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写出来的字儿,是否经过思考,可以检验得出来,能否赢得赞同,也可以检验出来。不要太迷恋数据,多思考,多学习,多去试错,且不断尝试一些新鲜事物,会收获更多。

坚持:订阅号不一定非得每天发微信。当然勤奋会获得更多的回报,但我希望在前期运营时,去学会沉淀,把内容做得越来越好,这需要花时间去琢磨。可以给自己制定每周发文的计划,拟个时间表,并坚持下去,让其成为一种习惯。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忠告:我上面所说的,不一定是对的。更多还是要靠自身努力,有可能别人做一条微信,你反其道而行之,会获得不一样的结果。总之,一切还是要靠自己,加油。

微信运营:100年后都有人犯这些错 2015-07-29

2013年微信刚火,我所呆的公司敏锐地嗅到这将会成为一个很火爆、商机无限的社交软件。我记得那年也是7月,是家新公司,我刚被招进去,准备大展拳脚。在进去之前,我是做文案编辑的,应聘时也投的文案编辑。可谁曾想进去后给我安排的任务是微信运营

我那时只开通了微信,加了一些QQ上的朋友,知道做得好的微信号是杜蕾斯、招商银行、小米这些公司。至于其他的,都是两眼一抹黑,甚至连微信公众平台怎么登陆都不知道。

好在我爱学习,加上领导「忽悠」能力较强,我也在短暂的培训下上岗。一开始我试着去分析几个微信公众号,想从中借鉴,或去得到些干货。可惜的是,除了网易《开心一刻》给了我一些灵感和启发,其他微信号的模式都无法复制。那一刻我开始明白,所谓的干货,无非是别人拿来忽悠你玩儿的浅薄知识,你不试着去分析,去试错,永远无法找到微信号运营的方式方法。

在快速的学习后,我正式接手公司微信。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刚开始变学边做的勤奋劲儿,这情景时隔两年我还记忆犹新。并非我做得有多么好,只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做这事儿。说实在的,我那时并不喜欢做微信,因为你面对着两眼一抹黑,都在不断摸索前行中的团队,很迷茫。

我刚接手的一周,每天发几篇微信,同时领导每天也发过来一些他觉得「漂亮」的微信,这些微信不外乎排版漂亮点儿,内容充实点儿。这还是好的,最苦不堪言的是过了领导这一关,老总还要对其严格审核,美曰其名:看看。可看到最后你会发现,领导在微信的专业上,确实「业余」。他永远不明白把微信做得硬邦邦,艰深难懂的玩意儿怎么会带来传播量。

一周过后,我摸到一些门道,同时也关注了许多微信公众号,这些微信公众号现在还侵占着我手机,不过它们只会越来越少,毕竟当年胡乱关注的一些所谓牛逼的微信公众号,到现在看来不过尔尔。

一周之后,我又花了一周时间策划了微信每天所要发布的微信内容,想按着这个策划大纲走。很可惜,这个策划大纲在实施一个星期以后搁浅。领导的想法太多,每天都有新花样出现,你完全没办法去把控节奏,被冲地七零八落,甚至连最基础的数据都被统计地乱七八糟。

当然这不能怪领导,急于求成和看事情的表面是这个浮躁社会的两大弊病,很少有人去用心做好一件事,哪怕是微信。

经过这些事儿之后,领导开始使用一种极端的手段:花钱买粉。这样一阵乱搞下来,可以说是在把微信做死。我相信现在还有不少公司在做这件事,可买粉的意义何在。我从离开那家公司到现在都没想明白。

因为心里憋着一口气,也是脑子一发热,我申请了这个名叫「小山」的微信公众号。想看看微信到底怎么玩儿的,也开启我个人的微信运营Show。

在运营微信的这段时间里,我一直经历粉丝艰难的增长期。为了吸引用户,我试着做了一些推广,其效果微乎其微。也做过活动,用处不大。也去找朋友帮忙转发,收效甚微。

很多时候,我会因有人关注高兴,会因为有人取关郁闷。慢慢地,我想明白了,与其花时间上蹿下跳做些歪门邪道的东西,还不如好好把从我写字儿到现在的每一个用户照顾好,因为没有什么能比见证我成长的人更重要。

其实做微信没什么诀窍,如果你微信的朋友广,找他们帮忙转发,或去几个微信群推广一下就行。大多数时候还是要用心做好每一个内容。

这都是看似容易,实则困难的事情,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也不会明白。

为什么你不喜欢转发自家公司的微信 2015-07-27

微信团队在把微信做出来后,不会想到,原本是一款私密软件,却因商业的介入成了不少人的重灾区,其原因之一不外乎:领导逼着员工转发公司的微信内容。

我相信大多数人所呆的公司做的微信挺low,大部分人看着自家微信的内容,在转发时都有些难为情,心想,好端端有一个自己和私密朋友交流的空间,因工作关系,被赤裸裸的透视。

说实在的,这年头若不转发公司的微信,你真活不下去。如果自家公司逼格高,能做出一些像样的,有意思,甚至有趣的内容,随手一转也无妨。可大多数公司抱着玩儿票的心态去做,处于自嗨状态,做完之后还逼着员工去转发,确实有些过了。可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在现实生活中低下头颅,面对一天又一天KPI考核强制转发。

你原本可以在自己的朋友圈里面装装逼、晒晒书、卖卖萌、秀秀大白腿,用美颜相机给自己脸上那几颗死缠着不走的青春痘磨磨皮,好好做一做自己的一小块地方。就在某一天,因公司的一则规定:每个员工必须转发微信。你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一条条硬生生的公司广告被你插入了朋友圈。这种广告还是非常明目张胆,不符合自己装逼卖萌个性的公司广告。朋友见到,对其大呼:你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单纯善良、纯洁有爱的朋友了,我要屏蔽你,要和你绝交。

没办法,为了生活,你必须要忍受这些无奈,一遍又一遍毫无顾忌的在朋友圈里发广告。随之而来各种「广告狗」、「屏蔽」之类的标签如同当年贴大字报一样牢牢的帖在你身上,作为被逼迫的一份子,你有苦难言,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犯贱、耍脸皮厚去博取朋友的同情。甚至每次聚餐,朋友还会不经意的调侃你:今天怎么不转发公司的微信了?你只能苦笑着摇头。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和网络上都有自己的定位,那些原本喜欢分享美食的,为了生活变成了广告狗;那些喜欢自拍的,为了生活变成了广告狗;那些喜欢阅读的,为了生活变成了广告狗;那些本是广告狗的,为了生活成了变本加厉的广告狗……有太多人因为领导「必须转」、「强制转」、「不转就不是好员工」这些话被朋友嫌弃。可人总要生活,为了生活,不得不难为朋友,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少领导觉得,如果员工没有转发微信,就代表着对公司不忠诚,可大多数员工心里想的却是,这种连我自己看着都头疼的内容,别人怎么会看呢?我承认大多数公司在做微信的过程中都有些急于求成,想靠一个或几个员工去产生辐射效应,从而造成热点话题,一夜爆红。可这种踩到狗屎运的几率究竟有多少呢?脚踏实地,好好分析用户,好好做内容不好吗?

或许,当领导在要求员工转发的过程中,应该先审视下微信内容,做到让自己的员工觉得,转发微信是一种有意思且乐于分享的行动,而不是为了工作而转发的逼迫行为。如果哪一天,能把微信做到员工的朋友对他说,今天晚上你怎么还没转你家公司的微信,我急着看呢。我想这才是成功的。至于用一种忠诚和信任去衡量员工是否转发微信,不过是另一种道德绑架。这不禁让我想起《黄飞鸿》里的雷老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德服人。当官的尚且如此,做领导的就不能好好学。

个人觉得,与其强制要求员工去转发微信,还不如多想些办法把微信的内容做得更牛逼一点儿,让员工主动转发。太多的逼迫,是不是说明公司对自己员工的不信任,也说明对所做的微信没有自信心的一种表现?

文章的结尾,我再顺便问一个题外话,如果你知道自己公司做的微信是抄袭的,会愿意为了维护微信团队创造的原创生态而拒绝转发吗?

我想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有一个妹子 她有一些任性 2015-04-28

我以前喜欢把身边的人忽悠去做微信。现在想想,总觉得这事儿太不厚道,毕竟这是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把身边的朋友拉进来,特别扭。

从我接触微信以来,各种功能都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刚开始接触,会觉得有许多不习惯的地方,后来用着用着,也就习惯了。像文字排版,以前会弄得很复杂,但看过许多做得好的微信后,我发现,排版只需要做到干净、整洁,让人看着舒服就行。太多累赘的东西费时费力,把内容做好,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反观一下,很多做微信的人不是这样,尤其是我认识的一个妹子,她总觉得要添加一些奇怪的图案,美曰其名:衬托。遇到这种问题我都反问她,你弄得再牛逼,人家会因为好看转发吗?最后我很不客气的说了一句,花这些时间在排版上,还不如好好想想怎样把内容做好。

其实我跟这妹子不熟,她不过是在我第一份工作结束后,间接认识的人。我对这种人走了,名还在的交往很不爽。我永远不会知道有谁会偷偷摸摸的来勾搭我。我是个流氓,禁不住诱惑,血气方刚的年纪,很容易欲动。

这妹子人挺好的,就是有两大缺点,一是懒,二是没恒心。懒就不说了,主要说说没恒心,我看她想法很多,但却没办法坚持下去。今天想做这个,明天想做那个,弄到后来都不了了之。我多次提醒她,不要混社会了,找个男人养算了,要不行,去当小三,来钱快。她不听,说我下流,说自己虽然没追求,但好歹是个独立的女知识分子。我说,独立个屁,一天不看书就知道装,就知道人云亦云,不思考,总想着做些白日梦。骂的次数多了,她有了免疫。弄得我头很疼,“死猪不怕开水烫”这句话被她发挥得淋漓尽致。

后来我知道她喜欢写东西,便叫她去做微信,没曾想这一说,倒给我带来了不少麻烦。妹子三天两头就跟我说自己涨了多少多少粉丝,某某某有多少粉丝,我的怎么比她少,让我帮忙看看为什么粉丝增长得这么慢……

我起初跟她说,这种事儿要慢慢来,你看我做了这么久,每天勤奋的更新,不也才这么几个人看吗?你先学会坚持,再想其他的。这句话说了没多久,她又跑来纠结另外一些问题,问我二维码怎么下载下来,文章的数据应该怎么看,自定义菜单栏是怎么设置的……

我看着这些问题,胸中的怒气最终爆发出来,我告诉她,不要遇到什么问题都跑来问,你要做微信,最起码把基本功能摸透总没问题吧,不懂就去乱点,总会点出来的。遇到问题要先学会思考,而不是想到问人。我说你这样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还不如回家挑大粪算了。骂完后妹子不说话了,其实我也不知道她听懂没有,总觉得过几天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这之后我俩有很长一段时间没交流,工作让我没办法停下来,整天忙得昏天暗地,等到睡一觉起来又是一个新的早晨。想来是我骂得太狠,妹子不跟我愉快的玩耍了。

巧的是,今天下午,妹子趁着天热,我肿胀难耐,又出来勾搭我。我问她最近怎样。她说在学驾照,准备去考试。我夸赞她说,有志气。后来忍不住地在末尾加了一句,微信弄得怎样了。她说,已经停止更新很长时间了,准备把驾照考过后,再想想有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我听后半天说不出话来,心里却有一块石头落了地。手不自觉地伸进裤兜,拿出手机,取消了对她的关注。

这些问题微信还解决不了 2015-04-27

写这个题目时我就在想,发群里会不会被微信工作人员打死。抱歉,我从头到尾看了一下聊天记录,从我进群开始,确实有许多问题没办法解决(这真不是我要做标题党)。

言归正传,今天下午有幸进了冯老师(小道消息:WebNotes)发出来的群二维码,一进去便看见各种吐槽、抱怨微信的声音。我心里一紧,不得不为这些24小时都在拼命的家伙担忧,手上还有事情没完成,这里又来一堆问题,是该笑呢,还是哭呢。

我整理了一下,问题大概有16个,这是一下午大家吐出来的结果,由于不是专业人士,我试着回答一些,如有不对,请指正。


1、二维码埋点什么时候出来?

这个问题冯老师已经提过,详情可以看《我对微信公众平台后台的改进期待》。我记得当时看这篇文章时,我的一票就是投给这个问题,想想这都过去2个多月了,开发个HTML5需要这么久……

2、经常用手机登陆和处理消息回复怎么办?

这个问题冯老师也提过,没解决。

3、素材管理换电脑登陆很容易出现图片变形的问题?

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现象。个人建议传图片时按照微信所给出的像素大小上传。

4、骚扰型粉丝屏蔽入口找不到?

不是有个拖黑名单吗?抱歉,我没看懂。

5、没有粉丝搜索功能?

这是个问题,当粉丝数累计到一定数量,确实没办法快速寻找。建议一开始就做好分类工作,我以前做公司的微信号时差点被用户分组坑死。

6、设置时间定点发送?

这个没解决。

7、推送预览功能不好用,管理员不止一个时,经常要重新输入预览到推送ID?

冯老师说:把链接发群里,所有人便可以预览。

注:感觉是考验智商的问答。

8、后台编辑好的文章经常消失?

经常?我记得微信有自动保存设置,有几次我的浏览器崩溃,保存还在,不知道这经常的频率是多少。

9、评论精选后的人,可以添加为好友?

如果是好友,发个交友私信不困难的。

10、以个人名义注册,为什么就不能通过审核,还不能更改信息。

建议先检查下是否按步骤进行,资料是否有误,如果没问题可以联系微信客服帮忙解决。

11、为什么要允许公众账号重名?

我的微信号只能通过微信号查找,你就知足吧。

12、字数不满300不允许申请原创。漫画类原创被逼加字。

这个应该是跟审核有关系?我猜测。

13、注销公众号,身份证资料不会注销,一个身份证绑定5个账号,连注销的都包括在内。

5个都不够用,感觉好厉害。

14、原创、赞赏功能可以进一步开放吗?

这是我提的问题,我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制定一个规则,比如看公众号原创多少篇,可以申请原创、赞赏功能。

15、敏感词在编辑完成后,保存/预览时,为什么不提示关键词?

这个确实没办法。

我记得以前混论坛,规避的办法是:敏感词写拼音,空格,“日”改成“曰”……虽然看不见关键词提示,但你们可以估摸着试一些敏感词,但别说是我教的。

16、已发信息修改内容,用户看见的还是旧的。不能跟新已发内容,图文后内容是链接,应该看到最新的。

官方回答:群发内容是新的链接,这个不能修改,暂时动不了,问题很复杂。

最后说说感想:看了一下午消息,忽然发现其实有用的问题没有几个,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限制级的问题,其他的问题都好解决。有的人或许是对微信后台不熟,有的人或许是图片的尺寸不对,有的人说的词语高大上我都没听懂……其实很多问题微信客服都可以解决,想想也是累了。

我觉得正确的思考方式是这样:我们不应该一遇到问题就去找微信团队解决,而应该先想想这个问题是不是需要微信团队帮忙,如果是,那应该怎么办?冯老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是,他在想出一个问题时,会顺便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觉得这才是最正确的提问方式,不是太大的问题,还是不要去麻烦这群斗志昂扬的家伙了吧。

一个五级县城是怎样把微信做到万人阅读数的 2015-04-12

这两天在研究一个微信,我老家——一个五级县城的微信。朋友刚开始介绍给我这个微信公众号时,我还不屑一顾,后来在他的手机上翻了一下,瞬间眼前一亮。几分钟后,我便关注了这个微信公众号。

定位:直白+清楚+明确

如果说按照一二级城市的标准,这个微信号可能入不了人们的法眼。但若你用一个在五级县城土生土长了二十几年人的眼光去看,你会发现许多亮点,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接地气。做微信号,特别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集民生、娱乐、新闻资讯为一体的微信号,最重要的就是接地气。这个微信号无疑是成功的。

说到定位,不得不说这个微信号的名字:梁平万事通。名字定位就很清楚,梁平县城的大事小事,偷鸡摸狗,掩耳盗铃的各种事情它都知晓。

再来看介绍,介绍很直白:拼车+聊天+新闻+人事任免咨询+QQ+电话。介绍一清二楚。

微信公众号截图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排法就很有讲究,想想,为什么聊天、新闻之类的会靠后,而拼车排在最前面?

外地人肯定不清楚,我说个数据想必大家就明白了:重庆这个奇葩的山城,每年过节回家,尤其是过年,除了万州坐车回家的人多,排第二的就是梁平。身为本地人肯定是有切身感受。乘车难是头等大事,运营此号的人想必是知晓其困难,于是将这些有车有空位,没车想回家的人聚集起来,帮他们解决问题,搭顺风车回家,既解决了别人的问题,也顺便推广了自己的微信,喜欢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

我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当我翻看这个微信号13年(微信号是13年开始运营的)的第一条微信消息时,居然是拼车,并且一连好几条拼车的消息,说来我是很佩服运营这个微信号人的敏锐。

内容:新闻不仅有速度 还出奇招

让我关注这个微信号的原因并不是拼车,最主要的一点原因是里面的新闻。我以前在家看县城的频道时,总觉得新闻为什么都是些歌功颂德之类的东西,就觉得这个县城好小,这么多人都没事儿发生。后来在老姐的超市里,发现有梁平报这个奇葩的产物,我当时就震精了!赶紧拿来翻了两下,结果大失所望,想来我们县城确实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我原来多次强调,做微信最重要的就是内容。优质的内容+勤奋的更新+一定的推广,你不火都难。梁平万事通的新闻让我瞬间看见了这个县城的另一面,也就是无法上电视台的另一面,人就是这么好奇,对凶杀、暴力、性和政治这些玩意儿真的没什么抵抗力。

微信公众号截图

作为一个定位于万事通的微信号,没有点儿新闻爆料是不行的。据朋友说,这些新闻都是找人爆料得到的,爆料的运作模式就是发奖励,比如钱,奖品之类的。不过我是不相信的,个人觉得前期肯定有一些支持,就从宣传上来说,必须有支持才能有新闻。

照现在这个微信号的阅读人数来看,爆料的人会越来越多(我朋友说很多消息官方没播出,这里就有了,我想是官方不敢上,存疑),到时候新闻资源也会越来越多,这也是我希望看见的。

除了平常的新闻外,微信运营者会有意地用接地气的重庆话播报一则新闻,声音会让人有亲近感,这更会拉进人们的距离。顺便再说一句,微信的每个功能都是有用的,别一天傻傻的发文章。

推广:网络+报纸 有钱就这么任性

我一直觉得微信推广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尤其是你去研究的时候。我发现梁平万事通推广,是看他的阅读人数(如果他没刷阅读人数)。我在网上能查到的推广模式有:报纸+论坛+微博(腾讯和新浪都有)+第三方微信平台,地面推广我不知道有没有,想必是有的,毕竟找商家拉赞助是可以顺便为自己做推广。

我通过现有的信息看了一下,微信号的微博(腾讯+新浪)2013年做了几个月就没做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估摸着是效果不好,或是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打理。不过个人建议新浪微博是可以持续做的(哪怕把微信上的内容复制粘贴到微博也是好的),腾讯微博就算了。

这之后再说说报媒,14年7月到10月这段时间梁平万事通的微信阅读量从几百,猛地增加到几千。在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我不清楚,但根据现有的数据来看,这时候梁平万事通在重庆晨报上打广告,写软文。我估计这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报纸截图
报纸截图
报纸截图

最后做个总结,清晰明了的定位+接地气亲民的内容+有力的推广方案。作为一个五级县城的微信公众号,就在这慢慢探索的过程中,越做越大。我只能说一句:高手在哪儿都会发光,不管你是在一级城市,还是五级县城,勤奋与坚持,才能创造奇迹。

当然,这个微信还有许多其他瑕疵和用心的地方,但微信号和人一样,只能力求完美,不断改进,才会一直前行,没有谁能一步就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努力的烦恼 2015-02-01

我昨天又被一群管理员踢了。想来是我做推广宣传太厉害,管理员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意味着我又要再去找一个群加入,继续宣传推广之旅。

踢我的是个设计群,里面都是些弄设计的人,很多奇奇怪怪的物品,不活跃,但发出来的照片,却很精美。看着也很舒服,有时候是古典装饰,有时候是现代家具,我总是穿越在现代与古代之间。我每天在里面发推广,发了很久。

被踢出群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有人来加我,他跑来问我,为什么退群了,我告诉他,是群主踢的我。他说群主是不会踢人的,之后还发了个邀请,让我重新进群,那个入群的链接我没有点,这毕竟已经碰触到群主的极限,做人,还是要有分寸,懂尺度。

我微信上有很多个微信群,从我加的群到现在为止,活跃的几乎就那么一两个,全群百多号人,除了做广告的,基本上都在潜水,偶尔说几句话的,却毫无热情。好像微信群最大的作用是用来发红包,只要有红包,大家都钻出来,拼命地抢。抢完之后,便又归于沉寂,实在是无趣之极,没有QQ群的热情和活跃度高。

想来人们是不喜欢用手机群聊的,喜欢用语音的,很多话都说不清楚,打字,用手机又觉得很累。毕竟电脑上面双手操作,手机上面一个指头(最多两个)操作,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群的作用,想必是没有开发完全的。

我近来有推广方式,除了加群外,就是微博和豆瓣。微博我做得比较久,但粉丝数不够多,传播的力度也不行。其实我更多的是倾向于博客,可无奈的是,新浪博客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垃圾得不得了的产品,完全成了广告贩子的阵营,很难达到优质的传播。

关于豆瓣,我这个月才开始启动,这是个收录很快,但见效很慢的地方。基于我微信的特性,想必大多数在微博和豆瓣上观看文章后,也不会转移到我的微信上关注,其实这是个难点,我也一直没有找到更有效的数据统计方式。

或许我近来有些急躁,太过于追求一些数量上的得失,却忘记了。我的努力,其实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同读书,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

想来,我总觉得我的努力,会换来别人的关注,其实更多的,或许只是一种烦恼。

你真相信90后年入百万? 2015-01-26

我今天去试着去做了下微信推广,到现在为止,引来一个微信粉,这个粉不说也罢,意图太明显了,名字上直接写的就是互推。后来我想了一下,这样弄下去可不是个办法,搞不好一堆死粉过来,那我可就得不偿失了。

说来也真巧,我去做微信推广的时候,发现一个微信大号,这个号我曾经关注过的,现在取消了,因为很烦,推的内容都是些情感方面的,我不喜欢。这种婆婆妈妈分析女人心理的微信,在我看来就是有病,可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关注这些,想来是时代产物,随他去好了。不过从推广这个角度来说,就算是再大的微信号,也要去寻找渠道做推广,死粉或活粉有什么区别呢。

吃午饭的时候和朋友聊到推广的问题,我跟他们说,我昨天去看《霍比特人3》的时候,看见我最近玩儿的游戏在做推广,那游戏放到大屏幕上确实震撼。我朋友笑说,现在很正常,做好一款产品其实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找到最好的推广方式。这时他就举了个例子,说一款手机网游,50W就能做得很好。但是要推广,说不定就要500W的费用,并且还不一定成功。我很惊讶,说这也太恐怖了。他说,现在的市场就是这样,你不使劲儿砸钱做推广,根本就不会有人知道你做了些什么。我感觉这纯粹就是本末倒置,并且还是亏本赚吆喝,像淘宝上一年一度的双十二,就算是亏钱,也要使劲儿投钱。

这之后聊得深了,不知不觉就聊到版权问题、抄袭等市场不规律现象。我总觉得这种近乎野蛮的扩张方式是我们国家互联网所独有的,这就像最近轰轰烈烈的封VPN一样,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被管制,好点儿的产品想卖到国外去,没有门路,在国内,又只能被现在的各大巨头瓜分,有点儿创意的,直接抄袭、剽窃是很正常的事。

我觉得这种低门槛人群的产品,现在已经被市场完全玩儿坏了,且不说电视电影,单就游戏行业和文学行业,就很难被清理掉。我不知道电视电影到现在为什么打击盗版唱地这么响亮,其他行业却一直隐忍不发,偶有发声,也会被各种势力打压。这似乎成了一种习惯,就像我们喜欢走捷径一样。想必跟我今天看见的一则情况又十分雷同。

我今天看见一篇微信推送,第一篇文章是《失控》里面的节选,看的人不多,第二篇文章看的人却很多,只因为标题取的好:怎样快速做出一百条广告。人们习惯性地被标题吸引,而忘记了最经典的其实是第一篇。

想想,这世界上哪儿有捷径可走,那些一天就几万,几十万粉丝的微信,不知道它们的阅读量是多少;那些一天就能上头条的,又不知花了多少钱被顶上去;至于那些关于90后从白手起家,一口气就年入百万的,如果你还相信这些神话,我觉得你真的不适合活在当下。

我总觉得这世界太过浮躁,能静下心来好好做事的人,太少太少。希望春天能快些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