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假思索就能做出反应的时候

在我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中,有一条很重要:凡事说真话。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一条这么重要,长大后开始明白,要做到并非易事。

和真话相反的是假话。说假话的人,会经过周密思考,经过层层的逻辑推演,才能隐瞒不可告人的事。换句话说,说假话的人,要先认为自己说的是真话,才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由于年龄关系,到了逼婚的年纪,每次回家,父母会问起另一半的事,我很难为情,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回答,要么不说话,要么找个话题搪塞过去。偶尔逼急了,或者有亲戚朋友在场,只能说几句违心的话,搪塞过去。

书上说,一个人说谎,要用很坚定的眼神盯着别人。我说谎的技巧不高,时常低着头,或者支吾不言,内心告诉我,不应该骗人。

随着年龄渐长,长时间没有动静,父母紧逼,他们已知道我没有找另一半的打算,我和他们的关系变得日渐紧张。我也受够了遮掩,谈及此事,不知为何,总会发怒,最后不欢而散。我无法理解他们急迫的心情,他们无法明白我为何选择过单身生活。观念不同,以至我已经不太愿意说假话,时常冲昏头脑,会用愤怒的言语回击。

说真话需要勇气,尤其是面对身边不理解,不明白,甚至连我自己也无法解释的缘由,只能大方承认单身没什么不好。

生活中,自己和家人的事还是小事。工作中,一些相关的问题,若不说真话,或者隐瞒问题,不及时制止,也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而我今年正在承受这一恶果,究其原因,还是觉得不是自己的责任,不太愿意反馈问题。

在《圣经》里,提到上天堂的人,耶稣就曾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小孩子是单纯的,所做的事是不假思索的,他们是敢说真话的人。

不知何时,我才能不假思索地说真话。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23 日。

我最大的恐惧

这两日身体抱恙,前天晚上吃完一顿烧烤,胃不舒服。从昨天开始不停拉肚子,下班回家,整个人有点儿虚,浑身发冷,怕就此倒地。

自从我开始跑步,就很少出现身体不好的迹象,这些年除了偶尔间歇性头痛,几乎不会生病。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自己为什么要跑步,有个原因我一直没说,那就是对生病的恐惧。

人生有很多事不公平,唯有生病和死亡谁也逃不掉。活的终点是死亡,每个人都会死,在这之前,病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我很害怕生病,一旦生病,除了身体变得虚弱,精神会萎靡不振,胡思乱想。当然,更重要的是,我独自一人居住,若生病,凡事只能靠自己,小病还好,若是大病,就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

为了不生病,我或多或少会看一些医学科普方面的书,再加上曾经在医疗行业工作,医生会提到,适当的运动,能避免一些疾病的产生,比如:感冒、肩周炎、颈椎病、痔疮、抑郁症等等。

人的身体真的很奇妙,必须要进行适当保养,才能走更远。我观察过身边大多数人,无论是我的同龄人还是高龄人,他们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症状,最明显的反应就是冬季,由于我常换工作,所以在不同的办公室里,发现身边人到这个季节,只要有一人感冒,整个办公室的人会接二连三倒下。我处在他们之中,反而能免疫。我看似很轻松地告诉他们自己的身体好,其实内心的恐惧比谁都大。

还好,我靠着运动,尽量避免生病,让恐惧尽量绕道而行,这是我唯一的护身符。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22 日。

我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期

生活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不知道是谁说的这句话,从我工作的经历来看,确实如此。

每次从公司离职,到下一阶段,我会过着很困难的生活。和大多数人找工作的经历不同,我离职,直接裸辞,身边人会先找好下家,顺利过渡。

裸辞意味着会失去经济来源,加上我喜欢到不同的行业,这更加大了找工作的难度。

在我的记忆里,从裸辞到找到工作这段时间,会有一个多月的过渡期。起初我会对未来充满信心,自认为靠着能力,找家比前东家好的公司,不是问题,去见面试官也很有底气,说话响当当。

一周左右,如果没有听到回音,我的底气会掉一半,脑子里会不停浮现:房租、水电气费、生活费等,银行卡不停缩水的数字,使我惶恐。

这之后,我会降低身价,或者调低薪酬待遇,期待接到更多面试邀请,和面试官聊天,会时不时出现紧迫感。

每天睡前,会计算消费,今天有哪些支出不必要,明天哪一顿能节约一点,再看看手机,有没有面试邀请。

日子一天天过去,内心的急迫感降到冰点,躺在床上会问自己,如果当初忍一忍,呆在原公司,是不是会好一点。偶尔胡思乱想到深夜,久久不能入眠。这时我会不停否定自己,但到了白天,又会投入找工作的疯狂时期。毕竟,这是唯一的一条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说来也怪,从裸辞到找工作,我大多会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找到工作。每次当我生活极度困难,要将我打入围墙之中,总能在经济危急时刻,化险为夷。

不知道这是上天的安排,还是冥冥中有任何指示。经过这么多次不停换工作的痛苦瞬间,现在再看自己当年的意气用事,会发现,有些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这就如同每次做活动,眼看着许多事到了节骨眼,快要完不成,但到最后,所有的事,会在死亡线到来之前完成。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21 日。

最激励我的事

经历过职场工作的人,大多会遇到灌励志鸡汤的人,我也不例外。

多年前在一家公司工作,由于人事变动,领导从外面请来了一位曾从事房地产生意的合伙人。在他来之前,我按时上班,准时下班。他来之后,我按时上班,时常加班。

加班对我来说,是不正常事,何况我许多工作已经完成,再留下来,毫无意义,只能坐在电脑前假装很努力。

新上任的领导,为了让我心甘情愿留下来加班,时不时会讲他曾经年轻时多努力,比如以前曾经一个月没有怎么睡觉,常常熬到凌晨才回去;又或者有一个项目要赶工,睁开眼就要做事等等。他的言外之意无非是: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走到了今天。

我那年刚出来没多久,脑子不好使,还真把他的话当真了。事后刷段子才明白,这些心灵鸡汤的背后有句话是:如果要拼努力,那工地上搬砖的农民工、厂里的工人,比谁都要拼命。这个时代并没有给他们努力所应有的回报。

这之后,公司没有因为我加班,创造更多的收益,生意开始不景气。我担心哪一天发不起工资,提出离职,领导很爽快地批准了。

辞职后,找了很长时间工作,最后我到了自己连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乙方公司,开始人生的另一个篇章,开始慢慢熬夜路。

在乙方的工作强度有多大?将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准时看见日落下班的时间,不超过一只手。偶尔加班,时不时会有同事说:「小山真能熬。」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心里正暗暗较劲:上一位领导说他能坚持熬一个月,那我就熬一年。

不觉一年多过去。现在我早已离开了当初的梦想之地,开启了新的篇章。

回头看,这种熬夜加班的方式没什么效果,我也明白那位领导的激励鸡汤法。其实很多事情,完全不用如此激烈,一个人若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别说熬夜,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可以忘记。

你看,我现在的工作也不怎么加班,不依旧在熬夜?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20 日。

【好中文】我是如何坚持日更的

今天的题目是:你是如何克服巨大的障碍,在你实现某件事情的路上。这题目太长,我作了修改。

从去年 12 月抄经,到现在,我每天抄完经,会写一些笔记。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天会写 741 个字(灵感笔记是 2 月发布的产品)。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每天写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写到中途放弃是常有的事,我也如此。

刚开始,抄完经,我会写抄经感悟,坚持一段时间,发现难以继续。如果你读过《圣经》就会明白,在经文中,有的章节是密密麻麻的人名;有的章节是记不住的诫命律法;有的章节是船只、约柜的建造说明……我对经文的理解,还没有达到如此深的造诣,如果强行写经文笔记,会走入死胡同。

到后面,我做了转变,从生活和回忆入手,思考当下我怎么活,以前怎么过,从而迸发出无穷的写作灵感,就像王老师在好中文课上所说,当一个人写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时,怎么写怎么别扭,但是叫一个人讲自己熟悉的事,嘴边的话就如同水龙头般,不停地流出来(大意)。

我的日更经验就是:写自己熟悉的事,写自己知道且明白的事。

除此之外,一旦坚持日更,还要忘记一件事:追求完美。

我每次写完自己的文字,会读一遍(如果太累也不会读),读的过程,会发现瑕疵,发现小瑕疵,会稍作修改。若是太大的问题,我会放在那里,从内心告诉自己,这是前进的动力。为了不追求完美,我甚至将每天的写作换了个不正式的词:笔记。日更就是记笔记,用「笔记」来替代正式的「写作」,这样心里变轻松,每天写才不会觉得累。

回忆我从去年到今年的日更,对我来说,最大的变化是:我慢慢给自己定了主题。以前写,只是胡乱写点儿流水账,没有聚焦。现在开始有了主题,再往后,就是怎么能围绕写一本书的动力,完成每天的写作计划。

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有勇气日更,这是我在好中文课上学到的最宝贵的一课,现在我将它送给你:

……在我的好中文课堂之中,大家会发现,我更强调的是,写作的思想,文体/风格,对于遣词造句并不在意。

好的文章,不惟胜在炼字造句上,还胜在布局谋篇上。它像一张波斯挂毯,近处看只见花花绿绿的线条,远处看才见到叹为观止的画面。

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妙手偶得之。妙手,并不是工程师之手,它超乎设计之上,游走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可训练但不可速求,可吸收而不可摹刻。

如果你热爱写作,别犹豫,拿起笔,开始写吧!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19 日。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写什么

好中文写作营第六期

我们一起用 100 天

见证复利的奇迹

报名地址:

好中文写作营第六期开放招生

我最近的紧张状况

从上个月开始,我在准备考驾照,过科目一的事。直到现在,半个多月过去,我还没去考试,内心极为紧张,忐忑不安。

考驾照前,我问过身边的同事和家人,他们告诉我,科目一很简单。有的同事甚至很轻佻地说,随便做了两遍题,第二天去考就过了。他们越这样说,我的心情就越紧张,心中忧愁。为什么我会这么怕考驾照呢?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这人考试没什么运气。

出于成绩不稳定的原因,从小到大,我考试发挥极其飘忽,时好时坏,平时考试,成绩一般没什么问题,到了重要考试,比如小升初、初升高之类的大考,失误率极高。我记得初升高的考试,我见题简单,做完直接交卷,第一个走出考场,结果只考到县里排名第三的高中。

我从去年报驾校,拖拉至今,给身边人找的理由是工作忙,没时间,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其实是不喜欢考试。每次考试,如临大敌,且极为倒霉。

这段时间我认真备考,下载了一个考试 app,按照身边人的建议,先刷完一千多道题,错了四百多道,再慢慢复习,巩固错题,消灭掉。最后集中做试卷,神奇的是,做来做去,还是只能在八十几分徘徊。

前段时间朋友聚会,我提及考驾照的事,有朋友叫我下另外一个 app,我做了,九十几分的几率开始增多。为此对比了这两款 app 的题,发现只能做八十几分的题,考的内容扣分、手势、交通标志多,频繁出现,我记不住,错误率上升。另外一个 app 多是一些交通规则,做起来异常轻松。不过正规考试会遇到什么题,我也没个准。

考驾照于我而言,到底不是件我很喜欢的事,我内心排斥考试,从而导致我十分紧张,在做题的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只要错了一道题,那红色的叉出现,会使我的心情极为烦躁,受到剧烈的影响,甚至还会心跳加速,按照如此状态再继续做题,不觉会看错题目,频频失误,分数直线下降。

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人生中失败的次数太多,从而导致考试会放大内心的恐惧。虽然每次错题,心里会不断提醒自己小心,但身体的反应骗不了我,那一道道叉如同一道道重拳,打在我的身上,摧毁我的自信。

现在我把内心的紧张情绪写下来,希望暂缓心中的压力,下周轻松上考场。毕竟,科目一我准备的时间太久了。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18 日。

我常看的一位新闻记者的稿件

这几天抽时间,断续看完《人物》杂志对老罗最新的两篇采访,由于文章太长,没有细看,有的甚至快速浏览了一遍。

最新的这几篇稿子是谢梦谣老师写的,他在微信公众号里发了出来,前前后后,总共写了六篇老罗的文章。

我看《人物》稿子其实是有私心的,主要是自己也会做一些简单的人物采访,看这类稿子就是学习。我和《人物》这类长期跟随一个人物采访没法比,我和人的交流时间很紧,差不多一天要采访 4 个人,采访完整理了就要开始写稿子,不过这不妨碍我学习他们采访的思路。

谢梦谣老师有个习惯,每次采访完一个人,会将自己的采访大纲发出来,给关注的人学习,我曾经看过他采访李宇春、李诞他们的采访提纲,有一万多字的问题,前期所做的准备工作,仅这一项就已经很惊人了。至于后期的撰稿,那就更不必说了。

我个人的经验是,前期做好准备很有必要,不做准备,遇到话多的,喜欢聊天的人还好,要是遇到不爱说话,一问一答就很恼火。有足够的问题,一是做过调查,许多重复的问题不需要再问;二是别人会觉得做过了解,给人一种尊重感;三是自己不会慌乱,犯一些特别离谱的错误。其实我个人这些地方也做得不够好,采访过程明显能感到自己特别业余,但要做特别专业,深度的采访,时间上也不允许,只能每次看看《人物》杂志,学习他们的写作思路。

原打算写看老罗的一些感受,谁知道写到其他方面去了。今天吃多了,胃不舒服,明天再写吧。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16 日。

我所经历的独自一人的旅行

在我读大学时,有过一次独自去峨眉山旅游的经历。

那年不知道受了谁的蛊惑,或是脑子一时发热,决定要去爬峨眉山。

按照既定的方案,一个人出门前,要做些准备。我查了些资料,大致对峨眉山有过了解,于是买了张火车票,背上背包,胡乱塞了些衣物,踏上了峨眉山的旅行。

重庆到峨眉山没有直达的火车,要经过成都,再转一次火车才能到。我第一次去,一路新鲜,眼里看什么都是一副好奇的样子。

出发前,我预计峨眉山会走很久,到了成都转火车,才知道距离如此之近,后来听说,如果天气好,在成都就能看见峨眉山。

我到的第一天已是下午,看天色尚早,决定先爬一段距离,到中途再找一间住宿。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爬山路线。峨眉山分前山和后山,后山要比前山长,如果要看更多的风景,后山是必经之路。不过大多数游客并不会选择爬山,多是直接坐车到峨眉山的三分之二处(雷洞坪),由此开始坐缆车上山,直接到金顶看日出。

我出发前,已经计划走后山,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这条路到山顶有 43 公里,沿途不少寺庙,是上山最长的一条路。

乘车到峨眉山脚,看了看地图,才知道我的爬行路线是: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一线天、猴山、洪椿坪、仙峰寺、遇仙寺、洗象池、雷洞坪、索引殿、天子坪、金顶。至于怎么走,我还要问路,还好,山脚下人多,我找了个当地人,问了路,开始爬。原计划去报国寺转,到了才知道,要收门票,我对佛教由来没什么好感,没有进去。

对我来说,爬山的乐趣在于,能和许多不认识的人聊天,我边走边打听,有人说,伏虎寺也叫无尘寺,寺庙有一股很神奇的力量,终年没有尘埃,甚至连房顶的树叶也没有。还有人提醒,上山前要买一根竹棒,一是用来赶猴子,二是能用它当拐棍。我自认为年轻力壮,就没花钱买竹棍,跟随人流一直走。

峨眉山确实风景好,爬山的途中,随处可见几人怀抱的大树,时不时还能在路上看见不知名的昆虫,其中最惊人的还是蚯蚓,我第一次知道蚯蚓能长到大拇指粗。

报国寺到伏虎寺是段平坦的上山路,走在路上较为清凉,再之后是清音阁。从这里开始有了分水岭,往右边走是前山,往上是后山。这里人烟旺盛,沿途叫卖的人多。我不喜欢凑热闹,不由得加快脚步向前走。

我听人说,前面是一线天,名字来由是两座山峰笔直,只留有一条缝隙,到底如何新奇,我没有发现,走过后和路人聊天才明白,所谓的一线天,就是人挤人慢悠悠往前走的那条石板路。

再往前走,我看见沿途有许多竹棒,估计是爬山的人累了,拿在手里不方便,丢弃在路上,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在往前是猴山,沿途会有许多猴子在路边拦截。

过猴山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走到这里,天快要黑了。此时没多少人路过,据说要结伴而行,我等了好久,没有人,只有一个当地人守在路边,拿着棍子,要价二十块钱才带我过去。我往前看了看,一条路,猴子随地而坐,毫无顾忌,我不敢硬闯,只能和当地人讲价钱,最后花了五块钱,才走过猴山。

小时候看《西游记》,非常喜欢孙悟空,走过那条猴子霸占的路,从此再也不喜欢猴子,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猴群聚集在一起,会有难闻的屎尿味儿。

猴山上面往前,爬过一段陡峭的阶梯,到了洪椿坪,天色将晚,今夜我在这里入睡,这也是我毕生难忘的夜晚。

我走报国寺到伏虎寺那段路,曾被人带着,走过一条岔路,无意间往山的另一边走去,在这条路上我得到一条爬山的重要信息:在峨眉山,除了农家乐能住人,寺庙也可以。

我之所以记得洪椿坪的名字,来源于这里有成片的洪椿树,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寺庙里有四个字:洪椿晓雨。夜色降临,白昼渐暗,成片洪春树里会升腾起细细的水雾,寺庙笼罩在一片雨雾,如梦似幻。

寺庙的价钱不贵,我记得住了一个两人间,才六十块钱。这对于动不动就上百的农家乐好多了。我交了钱,拿了门牌号,去吃斋饭。兴许是很久没有吃东西,连一碗粥吃起来也格外香甜。

住宿的房间在寺庙左面一排房的背后,要过去,需要走一条长廊,长廊左转,就是住房,右手边是临空悬崖,远处绵延起伏的群山,水雾弥漫,如同一幅翠绿的山水画。我到这里才有些后悔,这半天只顾爬山,没有好好去这些寺庙转悠。不觉对古代先贤们能找到如此地方,修建一座寺庙满心佩服。

就这样,我在一片水雾弥漫,微风吹拂,甚至有些微微潮湿的木质地板的房间里,度过这凉爽的一晚。

记不得是早上五点还是六点,一阵敲钟声响起,我从梦里醒来,脑子有些迷糊。原准备继续睡,但钟声不绝,没办法,只能起起身。

寺庙的僧人有做晨课的习惯,我洗漱完,来到寺庙主殿,见有僧人跪在蒲团上念经,声音轻微,听不清楚,四周除了火光,一切昏暗,肃静。整个空间在佛像的笼罩中,变得如此庄重。我第一次觉得佛像有威严的气势,很不习惯,转悠了几圈,退了出去。

等到天微亮,我吃完早饭,看了看行程,还没有一半的路,和沿途的人一起爬山。从这里,还在向上爬的人没多少,走起来也轻快。

不知道是我体力好,还是怀着满满的兴奋劲儿,我就像放飞的笼中鸟,不停向上,不断超越人群。我听人说,前面的路很陡,有条山道叫:九十九道拐,还有名叫:钻天坡的陡坡。至于怎么陡,大家都第一次来,没有印象。不过要打退堂鼓已经不行了,沿途没有索道,没有公交车,要么两条腿向上,要么向下。我在路上,还见过有男生带女生来爬峨眉山,走到半路爬不动,蹲在地上哭,更有人带着小孩来爬。估计他们和我一样,对后山的 43 公里没有概念,仿佛一下午就能到。

我事后才知道,原来所谓的泰山、华山、青城山,在古书里描写壮丽,但要论上山的路程,没有一个能和峨眉山比的,这些山大多半天就能到,峨眉山哪怕说体力再好的人,也要花一天时间登顶。

我此行的目的是爬山,由于时间紧,担心爬到半途天黑,没有找到寺庙,一个人落单,遇到猴子会很惨,而我也不知道一座寺庙和另一座寺庙相距多远(忘了在山下买地图),只能跟着人快步走,每到一座寺庙,抬头看,确定位置,继续向上。以至于九十九道拐不觉爬过去了。

爬山除了体力和毅力,如果在峨眉山,我要推荐你到陡峭的山阶时,往后看。我在爬到钻山坡,有点累,不觉回头,望见远处一条瀑布,从山间流出,直坠入地,顿时响起李白所写的「疑是银河落九天」,原来所谓的银河落九天,不是存在于李白的诗里,而是真切地存在于这大山间。

往后我再往上,会时不时回头,看看远处时而雾气笼罩,时而金光闪闪的丛林。只是到这里,我的登山之旅已将近终点。

从雷洞坪到金顶,差不多已爬完峨眉山的后山,再往上就是金顶,只有一条路,大多数人会在这里乘坐缆车上金顶。我依旧往上爬,但为了看日出,必须要找个地方休息,还好,距离金顶不远的地方有个天子坪,寺庙已几近拆毁,正在新建,临时搭建了几间客房,没什么人住,我就在这里住了一晚。

看日出,就要赶早,但金顶的日出不是天天有,还要看运气。我第二天醒来,天还没黑尽,继续往上爬,到了金顶,一片迷雾笼罩,风伴着浓重的湿气,不一会整个人便浸泡在了浴缸里。

我心情有些低落,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看日出,站在山顶,一片迷惘,我知道计划落空了。转而一想,我这一天半的爬上经历,所见过的景色,是许多人未曾见过的,不觉心情又好起来。我随意在金顶上转了转,见游客慢慢增多,知道这片难得的清静即将不在,不觉慢悠悠往下走。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15 日。

【好中文】寻找一条通向光明的路

古文浪潮来势汹涌,学好困难重重。在我人生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古文有过不少的误解,总体来说,分为对外和对内两种情况。

对内的误解源于长期的学习和生活,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古文到底应该怎么学?从小到大,没有人给我指明方向。老师传授的一些背诵之法,似乎并不是学习的正确路径。进入社会,工作中我会时不时写些文绉绉的字句,这些如同绣花枕头的词句,读起来别扭之极,久而久之,我对古文心生厌倦。

面对古文,我又不得不读,如果非要我给出读古文的理由,或许是我崇敬的那些民国大家,他们接受过古文的训练,有很好的文字功底,为此,他们能写古文,白话文写起来也别有韵味。每读一位民国大家的作品,我会恨自己没有好好学古文,但古文确实艰深难懂,否则也不会有五四之后的白话文革命,更不会有今天的白话文写作。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白话文成为主流有一定的道理,抗战时期,我党用白话文写出的文字,通过浅白的表达方式,有很强的宣传效果。国民党的文章却没有此类优势。从一定的角度来说,白话文帮助我党在宣传战中取得了不可磨灭的胜利。

由此可见,白话文浅白,古文艰深。那么古文到底难在哪里呢?

首先难在不好学。古人学文字,要下苦功夫。传统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背书,书没有标点符号,学生要自己去断句。更有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一遍。如此做法,对书本的理解,绝非走马观花读一遍所能比的。学古文,自然要按照古人的方法去学,我们现在读古文,走了捷径,省了许多的时间和功夫,自然学不好。

其次,古文是字与字的意思,而不是白话文字和词的意思,要弄懂古文,需要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读,稍不注意,便理解不到古人的真意。更别说字的读音,通假字等等,甚至一些文字记录过于简单,不了解历史背景,查阅资料,完全不明白一篇文章在讲什么内容,至于一些形而上,玄而又玄的文字,那更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最后,古文的难还在于字型复杂,许多字现代人几乎用不上,更谈不上意思是什么,如若不信,你可以翻翻《古文观止》,浏览几篇文章,看看你能读懂几篇文章。

总之,学古文,除了决心与毅力外,方法尤为重要,只有找到那把通向古文的钥匙,才能真正领略古文之美。

说完对内,谈谈对外。白话文盛行的时代,人人都在用白话文,学古文有必要吗?答案不言而喻。古文虽难学,但学好会受用终生,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白话文的写作,有百利而无一害。

不过随着外来语言的侵入,掌握古文的同时,还应该向西方语言看齐。语言是一种表达的工具,相互结合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这里需要提一句,我不是说古文一定好,白话文一定差,它们各有劣势。古文相比白话文,无法精确描述一些文字,尤其是外来语种,要将其翻译成更精密的文体,白话文在这方面,发挥了先天的优势,例如《资本论》里,有一段关于钟表工艺的翻译,为了追求准确,我们马列编译局的翻译家们有了以下的译文:

……钟表从纽伦堡手工业者的个人制品,变成了无数局部工人的社会产品。这些局部工人是:毛坯工、发条工、字盘工、游丝工、钻石工、棘轮掣子工、指针工、表壳工、螺丝工、镀金工,此外还有许多小类,例如制轮工(又分黄铜轮工和钢轮工)、龆轮工、上弦拨针机构工、装轮工(把轮安到轴上,并把它抛光等等)、轴颈工、齿轮安装工(把各种齿轮和龆轮安装到机芯中去)……最后是装配全表并使其行走的装配工。只有钟表的少数几个零件要经过不同的人的手,所有这些分散的肢体,只是在最终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机械整体的人的手中才集合在一起。

试问,如果上面的文字,用古文表达,应该怎么翻译?学好中文,只有明白优与劣,好与坏,善与恶,真与假,才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多年来,我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是喜新厌旧,便是因古废新,其实学写作,不仅要爬东方的险山,还要攀登西方的峻岭,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墨守成规,要用西学的基础,国学的精华,让文采熠熠生辉。

文字是工具,也是一种武器,「我们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一个人的力量是抵挡不住的,但是借助背后强大的西方文明,我们就能抵挡这些黑暗。在洗脑的时代,反洗脑。在愚弱的时代,保持智慧与刚强。」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如何走这条路,欢迎你和我一起加入好中文第六期

在这里,让我们「西学为体,国学为用」。

在这里,让我们用挖煤的技术,深入地层深处,寻找一条通向光明的路。

(完)

参考资料:

1、《苏东坡传》·林语堂

2、《资本论》·马列编译局

3、好中文往期课件·王佩

如何用热水壶煮螺蛳粉?

昨天写了吃螺蛳粉,今天写写煮螺蛳粉。

螺蛳粉怎么煮,简单来说就是直接把粉和调料放锅里煮就行。如果这样,那我何必写这篇文章呢。

我煮螺蛳粉,不是用的锅,而是电热水壶。其实一开始我也不清楚螺蛳粉需要自己煮,买来的时候,还以为只需要像方便面那么泡一泡就能吃,谁知道打开包装,看说明书才明白,原来还要自己动手,才能吃上臭烘烘的粉。

没办法,买来了,不吃浪费,送人舍不得,只能研究怎么煮。说明书写的很简单,煮粉分三步:

第一步:粉放进开水煮。

第二步:十分钟后煮好换冷水再煮。

第三步:水开,放调料,和粉一块煮一会儿起锅即食。

说明书上写的是用锅,我只有热水壶,不知道行不行,在网上搜索,发现有人用热水壶煮过,我大致看了教程,再看说明书,开始煮粉。

其实煮粉不难,难的是怎么判断粉是熟的。在说明书里写着:用筷子夹粉,稍微用力,能断就是熟了。

如果你煮过螺蛳粉就知道,买来的包装里,粉有些黄,硬邦邦,像石头一样。能解决熟的问题,其余的不过是味道好不好,至少吃了不会拉肚子。

我第一次煮,等水开,直接把粉丢进热水壶,泡二十分钟,泡完了,粉变成乳白色,也变软了。看样子似乎能吃了,不过为了谨慎,我还是倒掉水,换上冷水再煮一次。这过程我一直在想,万一煮化了怎么办。

还好,我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这个步骤顺利完成。按照计划,还应该放调料煮一会儿,不过这样煮了,估计热水壶没法用,只能简化。

我将调料全部倒在碗里,冲开水泡,再放粉进去,搅拌,开始吃。

我刚开始吃,觉得粉没有入味,吃到后面才慢慢入味,这才明白,原来调料和粉一起煮的过程,就是确保能入味,省去这个步骤,只能多泡一会儿味道才会出来。

这是我第一次用热水壶煮螺蛳粉,能煮熟,吃了没拉肚子,唯一的遗憾是不入味,后面按照表嫂的方法试了试,才知道煮粉也是有讲究的,她的方法如下:

冷水和粉一起下锅,煮开之后关火,焖十分钟左右,捞出,重新和干净的水还有汤料一起,基本煮开就OK了。

可见不同的煮法,螺蛳粉的味道也不一样,有机会再买几包,尝试不同的方法,争取成为煮粉小能手。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