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夜

小区里的游泳池
小区里的游泳池

如果你经常在深夜还未睡去,常会听见奇特的声音,不过夜晚很少发声,也正是如此,一有声音,便会出奇响亮。

每天晚上我坐在书桌前抄经,借着灯光向外看,远处明亮的灯光过了午夜,已掩去大半,不远处零星一两户人家开着灯,仔细听,屋内静悄悄,开灯的人家似乎已睡去,不知为何灯却亮着,或是主人有开灯睡觉的习惯,又或是他们故意开着,让它在漆黑的楼里发着微弱的光,为归家的人指引方向。

小区内也有灯,它们是路灯,在树林灯掩映中有些微光,像是天空中落下的星,四处散落,风吹过,灯光闪烁,发出轻微的窸窣声,光也随风散射,如同天女挥舞袖带。

深夜里,白天躲在角落的会跑出来,它们到处闲逛,从一个丛林跑到另一个丛林,到了发情期,会发出恐吓中略带威胁的嘶叫,叫声从密林深处传来,如同电影里的凶杀现场。有时两只猫叫着,相互扭打在一起,听声音,它们从相互试探到抱着扭打,最后会以一方发出长长的「喵」声结束。至于谁胜谁输,夜太黑,距离太远,我无法辨别。

有时夜里会下雨,雨滴敲击的声音很好辨认,小区里的游泳池是「叮咚」声,树叶发出的是「啪嗒」声,落在玻璃窗户则是「咚咚」声……它们交织在一起,像是有人在夜里开音乐会。我经常听着雨声从一种变为几种,直到睡在床上,窗外那原本柔和的音乐变得雄壮澎湃,直到我睡下,天上的演奏家还未尽兴。

夜里,忙碌的人是最安静的,不过也有例外,总有那么些「夜猫子」会闹出动静。我隔壁家的住户好打麻将,偶尔约来三五好友,便是一整天。白天人来人往,各种杂音相伴,并不觉得吵闹,到了夜里,四周一切安静下来,打牌、摸牌、赢钱、输钱、胡牌、炸胡……听得一清二楚。还好,他们没有通宵,到了夜深,人慢慢散去,夜又归于宁静。

我在夜里听过最奇怪的声音是斜对面楼户里的争吵。男人和女人在卧室里吵闹,灯光微弱,时而因屋里的人走过在窗帘打出一条墨影,听女人吊着嗓子骂,仿佛在抱怨男人不体谅她,翻来覆去「荣辱与共」「同甘共苦」之类的词。他俩在屋里吵,声音从屋里向外扩散,我抄完经,从窗户望过去,看看天,月亮圆圆的,再看看地,游泳池已泛起水藻,四周很静,没有风声,猫也不知躲哪儿去了。

从那以后,这家人屋里的灯再没亮过,我也再没听见屋里发出任何声响。

在公园跑步

公园跑步
公园跑步

从我家出发,步行二十分钟,就到跑步公园。我第一次去还是爸妈带路,沿着下坡路一直走,到了三岔路口,一条不起眼的梯子下去,眼前便是一湾湖水。别说夜里,哪怕是白天也不见得有人能发现这么一处地方。

我白天从没来过公园,父亲说晨练时他来过,人太多,太拥挤。公园的路很窄,两个人并排走已显得局促,路高低起伏,像是绵延的山丘,有两段路特别难跑,不知是故意做的造型,还是修到后面没有经费,不得不让许多凹凸的石块裸露。

我从夏天开始在公园跑步,起初很不习惯,路不平,七弯八拐,忽高忽低,跑到尽头还需要折返回来,几次来回,速度自然提不起。每次站在公园的那条窄路,我会怀念曾经重大校园的塑胶跑道,柔软的跑道具有缓冲作用,脚踩着不会痛,绕着圈子向前,思绪飘飞,没有干扰。遗憾的是,在寸土寸金的山城,除了校园,其他地方有一个公园已是奢侈。

很多时候我在想,为什么这座城市热衷于修建商业圈,似乎除了将城市变得更新、更亮、更赚钱外,再也找不到适合跑步的地方,记得很久前看过一句话,「一座城市到底能不能出运动员,去看看城市的中心是否有公园。」其他地方是否这样建设我不清楚,至少重庆是没有的。

经过夏天的煎熬,到了秋天,我逐渐适应,每次我跑过一段距离,进入绿树环绕的跑道,凉意袭来,偶尔还有风吹过,更觉凉爽,便不觉得累。常听宣传要多种树,以前没有感觉,倒是这次有了很深的体会。

以前在重大,九点前的操场属于跳广场舞的大妈,公园没有平坦宽阔的场地,只适合跑步、散步,我可以在夜晚降临的任何时候跑。我看那明镜般的湖水掩映的绿树,四周的建筑与湖水相映,有种《盗梦空间》的对折感,风吹过,一层层的皱褶在湖面泛起,才能分清实与虚。鱼儿有时会飞快跃出水面,弯成弧形,它们或许不知道,很多钓鱼人已经准备好饲料,等它们上钩。

我遇见过数次钓鱼人,他们告诉我,最好的位置不是路边,而是湖的深处,那边没有车来车往的震动,水的深度也适合垂钓。我见他们撒下窝子,之后便甩出鱼钩,点一支烟,平静的湖底,不知有多少鱼儿正落入「陷阱」。我不知道夜晚钓鱼人怎么看浮漂,却知道他们是除了跑者之外最勤快的人。无论我跑多晚,总有人结伴而来。

窄路的草丛里还有野鸭、野鸟,它们常常躲在岸边的草丛,偶尔会抖动翅膀,站在湖边捉鱼。我曾经亲眼看见一只野鸭子飞进湖里,在微弱的灯光下,向着湖心游去。半夜抓鱼?没想到它们也过着 007 的生活。

在公园跑的时间越久,会发现和校园操场里有很大的差别,操场往来的人除了学生,便是老年人。公园里人群多了,有受委屈的情侣、醉酒的大汉、散步的家人、下晚自习的中学生……今天我在公园跑步,看见一位父亲正从湖里捞出一个网,里面有些小鱼小虾,孩子在旁边时不时惊呼,「是不是螃蟹?有没有乌龟?」母亲站在他俩的身边微笑,时不时说上一两句话。我很想拿出手机拍下这场景,可又不愿打破这快乐的氛围。

我加快脚步,向着属于我的快乐飞奔去。

如果我生活在一个世纪以前

如果我生活在一个世纪以前,按照时间来算,应该是 1920 年,这意味着,我的生活中没有互联网、手机、电脑等设备。

在这一年里,孙中山先生已经推翻了清朝,但三座大山的任务没有完成,或许我会参加革命,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见见他。

在 1920 年,交通基本靠走,时间会过的很慢,我也不会早上六点乘坐轻轨去上班,不会知道这个世界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变得如此分裂。因为在这一年里,还有许多的事没有完成。

我或许会生活在一个非常动荡的时间里,在这段时间,我估计不会和身边人讨论明星、美食、旅游,更多的会去思考,如何结束国破家亡的日子,在吃饱这一顿的过程中,思考下一顿饭应该怎么办。大多数时候,我会不停奔走,到处漂泊,也不会如同现在一般,有着观看美景的心情。

庆幸的是,如果我活在一个世纪以前,我能有许多机会,去拜访民国时期的名人,也有机会读不少的书。或许在那个时代,我能作为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

当然,我会是爱国的,会去为了救国救民奔走,为国家的统一而奋斗。

如果我生活在一个世纪以前,我不会变得这么物质,生活虽然有很多困难,要经过不少的磨砺,但我会是一个有信念的人,会更勇敢的追求真理、公平与正义。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15 日。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我所居住的房间久了,设备容易坏,时不时要修一修。

前段时间闷墩儿捣蛋,弄坏了水龙头,为此我写了一篇如何修水龙头的文章,再后来,它把热水器的冷水出口龙头弄坏了,我看了看情况,需要特定的设备换器材,难到我了,不得不下楼找物业帮忙。

我很少找物业帮忙,除了想试试自己的修理能力外,还有就是物业过于麻烦,曾经我有过借楼梯换电灯泡的经历,令我实在不愉快,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解决。

楼下的物业是位大爷,手有些抖,耳朵背,我叫他帮忙找物业,他听了,拿出电话簿,颤巍巍地拨打电话。第一个修理工是电工,没办法修设备,拨打了第二个,可以修,问什么情况。物业把电话递给我,我和他沟通了几句,了解情况,他就过来了。

我上楼没多久,修理工来了,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姓陈,他查看了情况,报价 40 块钱,含换设备的钱。我觉得不贵,同意了。

热水器安在我进门的左手边,下面有一个很旧的冰箱,冰箱上面有台电视和 DVD 设备,我原本希望房东搬走,他不肯,要放着。现在热水器龙头就在缝隙里,需要搬开。陈师傅二话没说,搬起来,我赶紧上前帮忙,搬开电视,移开冰箱,他终于能自如的使用扳手。

几分钟的功夫,修好了。他正准备要把电视放冰箱上,我赶紧说,我来,40 块钱没有坑我,已经很好了。我付了钱,加了他的微信,说以后有需要再请他帮忙。等他走后,我清理干净地面的漏水,将冰箱搬回原位。庆幸没有任何损失。

如果要我说生活中有什么不可缺少的技术,必须是修理家用设备。电脑死机能重启,软件崩溃能修复,家用设备坏了,修不好,真不行。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13 日。

我梦想的家园

圣经》里有一所伊甸园,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曾住在里面。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从经文来看,那是流着蜜与奶,有着青草地的乐园。

我所梦想的家园,希望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里所描写的,有一片金色的沙漠,在沙漠里,住着一头金色的雄狮,这片沙漠里有绿洲,靠近海,海边住着一群勤劳的渔民,他们每天会出海打鱼。

海边还有一条玻璃走廊,沿着这条走廊,我可以沿着它一直走向海底,去看海洋里面的生物,从海里能看见明晃晃的天空,透过水面看去的天,鱼儿游在蓝色的世界里游来游去,我就隔着玻璃墙看过去,当然,如果在这条玻璃走廊尽头,有一片开阔地,我能躺在海底沙滩上舒服地睡一觉,那是再好不过。

在我的梦想家园里,最好没有时间,这样我就只需要按照日出日落去进行一天的工作,也不需要有互联网的存在,只要能有一座图书馆,没有人打扰,我能在里面呆一整天。

我希望和亲人、朋友住的要远一点,这样我们就能用书信的方式交流,我怀念速度慢一点的时光,这样我能花时间去好好写字,而不是每天匆匆忙忙交卷,做些非常敷衍的事。

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的居所房顶是透明的玻璃,这样在夜晚睡觉时,天穹为被,我看着漫天的繁星点点,想着牛郎织女、十二星座的故事,慢慢沉入梦里。

可惜,我这个梦想的家园,或许这辈子无法实现,等我写完这篇文章,会从白日梦中醒来。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04 日。

我有很多乐趣

工作之外,我是一个能让自己充满乐趣的人,不过在其他人看来,这些乐趣或许会很无聊。

我的第一个乐趣就是读书。每天睁开眼,我就希望随手摸到一本书,尤其是冬天,没有什么比坐在床上读书更惬意的事,所以我会在床头放些书,以便在休息时间,能有一上午的阅读时间。

我的第二个乐趣是看电影。和别人看电影不同,多数人会当作娱乐或消遣,我会在这之外,思考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这真是件令人着迷的事,毕竟没有什么能比创造一个故事更有趣。

我的第三个乐趣是跑步。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我始终会去跑步,今年疫情,为了跑步,我甚至特意在夜里出门,没有操场,就找一条公路,沿着江边步道跑。跑步还有别人无法体会的快感,尤其是面对繁重的工作,忙完一天出门,能缓解和释放心中的苦闷。

我的第四个乐趣是抄经。这是从去年开始,每天夜里会做的事。抄经是件很奇妙的事,高兴有时,难过有时,失意有时,困惑有时……为了能每天坐在桌子前抄经,甚至要每天回家,这意味着失去了和朋友聚会的夜生活。还好,我朋友不多,所以到现在能坚持每天抄经。

为什么我会有这些乐趣呢?我觉得是好奇心驱使,这个世界有太多我觉得心情有趣的东西,使我不停去一探究竟,甚至去亲身体会。很多时候,只有尝试过,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而我在这些乐趣中,希望有一天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是我不停向前的动力。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02 日。

我所梦想的居所

自从喜欢上跑步,我对冬天便无法产生好感,如果要我选择一个梦想的居所,那么它符合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四季如夏。

夏天会使我产生强烈的跑步欲,而我也不需要每天出门前,挣扎半天。

我不喜欢冬天,除了会使我减少跑步欲望,还会让我每天早上醒来,躲在温暖的被窝里面思考,如何才能快速离开被窝,这会浪费我不少时间。

在有夏天的居所里,我还需要一条宽敞的跑道,跑道最好是塑胶的,还要靠近海边,有成片的椰树林,我会沿着长长的跑道,不停向前跑。这条路可以不那么平坦,有些阻力,这样我跑起来不至于太过顺畅而懈怠,因为舒适的跑道锻炼不出有速度的跑者。

每天早上醒来,我会出门跑一圈,回来时,沿着长长的海岸线游回来(虽然我现在还不会游泳),游完回家,打开门,闷墩儿早已在门口等我,我给她倒上一天的猫粮,再切一个菠萝作为一天的早晨,吃完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的床和书房一定面朝大海,每天阳光会第一时间光临房间,当然,如果日光太强,我会降下窗帘,让细密的光照在房间各处,不至于太炎热。我会在房间里看书或写字,直到夜里。

鉴于我不会煮饭,所以最好是能离超市近一些,超市里不止卖零食和饮料,还有热气腾腾的饭菜,最好是有家罗森便利店在附近。我会在肚子闹脾气时,出门觅食,但愿服务员见到我时,服务不会太坏。

这是我梦想的居所。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1 月 30 日。

我最喜欢我居住地的哪个地方

书桌和猫

每天下班回家,忙完家务,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在书桌前看一部电影。

我的书桌上有两层书架,上面堆满了书,每天我会在这两层书前做自己喜欢的事,一般来说,我会忙到半夜才会上床睡觉,这里成为我停留时长最多的地点。不过我这人不喜欢打扫,但每过一段时间,还是要做些扫洒除尘的活儿。

我会先整理书桌,边弄边纳闷,为什么书桌总能冒出书,明明清理完一堆书没多久,又会出现一堆,来来去去,总有新书出现在桌上。

书桌也会出现一些新的物品,买的喵喵打印机、手机支架、眼药水、电吹风等,这些物品会时不时提醒我,今年,或这段时间,有过怎样的变化。

清理完书桌,我会开始打扫书架,第一层除了堆有满满的书,还有日历、创可贴、笔等,时间长了,它们也会泛起时光的尘印。我会翻翻日历,清理书上的灰尘,每次做这事,会觉得愧疚,看着书架上的书很多没读,有多少次暗下决心要读,一觉睡醒,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角落的书。

清理完第一层,开始清理第二层,上面有许多书,有的已经跟我历经过一次搬家,有的套装书是我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收集来的,还有一些是学习写故事的书……我当初怕它们染上灰尘,故意在最上面一层放没有拆封的书。我看着这些书,再看看现在自己所读的书,两相对比,发现自己阅读的兴趣有所转变,以前读书,总是心急火燎地要找到一个唯一的能提高技能的秘籍,哪儿知道「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又怎么会懂得「修学储能,先博后渊」的道理。

忙完这一切,我的书桌整洁干净了许多,看看这些成果,一切有了新变化,不知道明年,书桌又会出现哪些改变我习惯的物品,又会有哪些我没读过的书放在书架上。我翻了页日历,坐在电脑前,点开一部老电影,再次进入另一个世界。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1 月 26 日。

我和表兄妹最大的冲突

现在回忆我和表兄妹,忽然发现我们有很久没有联系了。我记得小时候大家,外婆还在的日子里,过年时节,表兄妹会聚在一起,那时外婆会给每个人发红包

小时候最欢乐的日子就是每年吃团年饭,我们会在一起聊天,那时不论年龄大小,大家似乎都很欢乐。我现在还记得,当年小时候,外婆家还点着昏暗的黄色灯泡,地板是凹凸,家里人很多,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其乐融融。

我们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大家吃饭,聊天,商量着吃完去街上买什么烟花,姐姐们会讨论看什么电视,大家无话不谈。

这一晃,数年过去,大家忙碌自己的生活,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我们不停长大,外婆也在多年前去世,家里没有了凝聚力,开始各自分散。

我妈常说,家里面的人,各自成家,大家变成小家,除了偶尔会在家族群里说上几句话,似乎并没有多少来往。我和表兄妹之间的来往也日渐疏远,这里面有一个原因是,大家都各自成家,慢慢有了自己的生活,要不停围着工作、孩子转悠,能聚集在一起的时间,逐渐被他们各自的孩子侵占。

写到这里,忽然发现,外婆在时,不管多远,姨娘和舅舅们会带着表兄妹回来。现在外婆不在了,大家只是相互走走,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粘贴复制祝福语。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离开了传统的社会,转而进入到没有人情味的城市,各自流离失所。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1 月 25 日。

学校组织的一次春游

写下这个题目,我脑子里跳出来三个字:蛮子洞。我第一次听见蛮子洞的名字是在读小学,那是学校组织的一次春游。

我回家告诉母亲要春游这事儿,告诉她要去蛮子洞,母亲说,那地方在距离镇上几公里之外,曾经住着野人,现在野人已经没有了。

我之所以记得这次春游,主要是每次遇上活动,我母亲会给我零花钱,还有就是,我真想去看看蛮子洞。

出发去春游当天,我揣着母亲给的五块钱,再带着一些水果饼干,放到书包里出发了。

在我的印象里,那是第一次全年级组织去春游,每个班在老师的带领下往前走,一班二班三班……大家都穿着校服,一直沿着镇上走,从上往下,一条路走下来,像是在参加游行,又像是在检阅部队。

走到镇的尾端,有条岔路,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向岔路走去,原本平坦的水泥地,也换了样子,四周青草,一条土地向前延伸。

蛮子洞是什么样子?我跟着队伍走,脑子里一直在想。大概走了半个小时,听老师说,到了,大家原地解散,各自活动。我们便去看蛮子洞。

所谓蛮子洞,就是在一个半山腰上的两个大洞,那洞不上不下,就在中间,从外面往进去,黑漆漆一片,我们爬不上去,只能在远处看。至于洞是什么时候有的,又是做什么的,没人清楚。我记得老师说,这个洞曾经真有野人居住,只是后来野人被赶跑了,然后就这么空着。很多年以后,大概是抗战时期,有红军住在里面,帮着镇上的人打日本人。我们听老师讲故事,坐在草地上吃午饭,到下午开始返校回家。

现在细细思考,那蛮子洞虽然在半山腰,只适合居住,并不适合和敌人周旋,如果有人围剿,洞里敞开,又没有隐蔽的地方,手榴弹扔进去,怎么也挡不住。关于野人的传说,也不可信,因为洞是直接在岩石上凿出来的,野人就算再厉害,没有智商,不会使用工具,挖不出这洞。

我个人反而觉得这是某个年代有人为了存储粮食,特别开凿的粮仓,洞在半山腰,又很大,放粮食进去,只要有一人守在外面,就能防止人抢粮。为了不让人知道,故意散布山上有野人洞消息,防止人去偷粮食。

不过这是我个人的猜想,至于春游时的那蛮子洞到底有什么用处,只能是个谜,就像春游回家,我妈给我的钱去哪儿了,我至今也记不起来了。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1 月 13 日。